上课已经10分钟了,冷馒头仍然负隅顽抗着,数量早已不是优势,敌人太强大了!侵略者的巨口借着前排人形堡垒的掩护,不断吞噬它的国土,五味陈杂的胆汁被荧光剂手帕擦拭干净,又或者有意无意残留半死半缕,恰作晶莹透彻的廉价唇彩,在白炽灯下妖艳动人。
课的前10分钟是特别的,至少比它的后35分钟特别一些。在这个时段,老师对学生的期待尤为强烈,挤满了书本的脑壳里一场有一场灾难级别的风暴,然而越是猛烈,消失的也越快,且更彻底,就算在云存储极为发达的今天,也难以找到多少供其存留的缝隙。借着这样的风暴,老师妄想把自己刻画成一个导演,指挥课程按着剧本有序进行,而教室右上角360°无死角的圆形摄像头拍摄下这一场闹剧,保存两个月。一个满怀热情的导演,妄想着台下的小鱼儿们能够听从安排,吐出一两个泡泡,好让这一潭两年的死水多几分活气。
这一切的效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毕竟不同的老师搭配不同的学生,就会产生数也数不清的亿万种可能,想你我这般凡人,如何能猜透呢?就是战胜众多高智商人类的超级电脑,恐怕也要耗费好一番功夫,直接死机也说不定。在信息化的时代,一场由人与人组成的即兴演出,本就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辉煌目标,结果如何,自有天定,若有人想要凭着肉眼看破什么,我们只好先扔一块五千年前古色古香的烂骨头给他,既安慰其灵魂,也防止其发疯。
课的前10分钟既然以吃开始,自然也当以吃结束。消灭了冷馒头,温饱已不成问题,似乎应该就此进入更高级的精神寻求了。但是我们的学生十分聪明,不会把冷馒头看作食物界的唯一物种,同时他们也永远高瞻远瞩,更不可能满足于这一顿的温饱。于是,顺理成章地,学生们的目光穿透了老师,穿透了黑板和教学楼,在平民食堂和路边小餐馆浏与览起菜单来。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时间与精力缺一不可。季节天气心情路线小伙伴等等都在计算之列。35分钟的时间,只能说是勉勉强强罢了。
必须提前说明的是,我们绝不能因此用不务正业批评他们,且不说那些与冷馒头作英勇斗争的战士,他们不仅极富浪漫想象力,而且对食物也有一番与众不同的品尝手段,这里略举一二,比如说,对这些美食家而言,剥削冷馒头的乐趣在于上下齿咬合的复杂触感,以及营养混合物从喉咙被押送至肚腹畅通无阻的自豪感。至于这对象是冷馒头还是人参果倒在其次,反正都会被秉持着民主平等的原则,一视同仁。
更有一部分学生老成持重,毫不动摇地沉溺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专心致志地践行着低头族的职责——为了与专家们的真知灼见相吻合。然而又有谁能够责怪这些雏鸟们呢?智慧人造出的智能产品,难道还能掠夺我们使用者的IQ吗?八九点钟太阳的光芒,会逊色于电子屏幕的人造光吗?大概只有居心叵测的人才能对这一切提出质疑吧?同样,认为老师上课乏味而导致这一切的观点也是荒谬之极的,你听过哪一个老师甘心乐意如此承认?
总结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合理的,这是最正常、最标准的师生互动模式。尽管教育部还未大力提倡,但民间显然已经蔚然成风,好评如潮了。还有一类学生,就是所谓的三好学生、模范代表,因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多写两句又显得枯燥,有凑字数的嫌疑,这里就略过不提。
在上课的前10分钟和后35分钟里,老师有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假借扩展知识点的名义,扯一些和教学完全无关的内容,大抵不过是民间野史,社会黑幕,人生心得等等。老师既然投我所好,学生自然无法装聋作哑,总要逮着精彩之处附和调笑,若实在不对自己的胃口,也少不得要可怜老师的良苦用心,干笑两三声应付一下,免得过于冷场——这一场独角戏,总不能从头唱到尾吧。
综上所述,一节课的精彩之处,只在开始的10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