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尾藤克之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后第一感觉:
这是一本认真看需要花一个半小时,看完后发现的确十分钟就能看完。新的知识点干货不多。三分之一阅读法比较新颖,但对于个人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需要实践。大部分知识点阅读标题即可掌握,无需看正文,很多内容表述都重复或是可预知。
关键内容理解:
1. 如何理解读书的意义?
读书后一定要输出或者采取行动,对生活产生影响才算是有用,否则就是流于形式。输出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转述或者文字形式输出。而流畅输出的前提是理解能力。
2.如何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写读书日记。可以记录好词好句或者灵感。
从轻松的书读起。
把书放在一眼可见和随处可拿的地方。
3.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
三分之一读书法,只限于商务类和实用类书籍。一页只读三分之一的内容。横向排版的书,读左侧的三分之一;纵向排版的书,读上侧的三分之一。如果挡住一半你觉得读不太懂,那就减少遮挡面积再试试。即使觉得语句不顺也没关系,大脑会把词语当作一个整体,用视觉加以认知,在极短的时间里对接下来读到的词语加以预测,并自动修正。
读书时,心中不要读出文字的发音。
使用读报来训练阅读能力。读报纸的一个重要技巧—关联阅读。深挖深想更广的信息。积累了一定的读报经验之后,你就应该掌握了有重点的读报技巧。一般认真读第一版,其他版面只读重点(小标题)。读完一共十分钟。
先把目标设定为10分钟读懂书中60%的内容。
读目录,留意观察各章节标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第一章的各个小节。
学会勾画和批注,可以在书上写任何东西,尤其是第一反应的疑问,感受和灵感。千万不要梳理思路再下笔。
作者建议第一遍的时候,都用黑笔,读第二遍的时候用红笔。这样每次读的时候,省去了在红笔和黑笔之间转换的时间,勾画、批注起来更流畅。但是我个人还是习惯根据不同类型用不同的笔。
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多了一种理解视角,随着读的书越多,接触的作者越多,思考的角度也就越广。
商务书和实用书,建议速读就行了。对于这类书籍,我们只需确认一下其中的内容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有什么差别即可。
4. 如何选择一本书?
明确自己想要通过读书得到什么。
读原著。
优先选择少有人读的书,否则容易变成差不多的思想。那么又有一个问题了,小众的书就一定好吗?对一般人来讲如何选小众书又是一个难题。
5. 如何提高对书本内容的记忆?
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复习。遇到你想记住的知识,学完以后 24h 内回头再读一遍,一个星期后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复习一次,基本上就忘不了了。原理参考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在书上重点部分折页。但是用索引贴是我最后让书本能保持一丝干净的倔强。
6. 什么是输出三步走?
1.随手记灵感
2.条目式归纳书中内容
3.写 100 字简介或语言流畅讲给别人听
7. 什么时间读书能提升整体效率?
在头脑功能最强的时间读书。一般是“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是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时间段。
8.提高专注力的最强方法
充足的睡眠是提高专注力不可或缺的条件。睡前泡澡泡脚,个人营造仪式感。如果读书读困了,就睡觉。
白天可以需要选择一个自己既喜欢又安静的场所。
使用倒计时器或者秒表,给一件事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限制,紧迫感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提高效率。
9.输出的小套路
文章的开头,先写明结论。必须在前三行把自己的观点、主张表达清楚,概括文章的大意。
加入“详情请见后面”“最后有惊喜”等提示语,延迟读者满足感。
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思考怎么样的写法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抓住读者的心。
思考面向什么人、以什么目的传达些什么,怎么传达。
10. 最后的审核把关
隔天再读一遍
打印出来读
出声音读
找个和设想的读者圈重合的朋友读
金句
我们学习的知识,大部分不可能马上就用得上,但它们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提升,但都离不开基础修养。而读书就是增加修养的有效手段。所谓修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学教科书、参考书,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