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至少读1本书打卡519天
书名:《图腾与禁忌》
用时:15分钟
推荐阅读:喜欢心理学的朋友
阅读心得: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市,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理论的框架和研究方式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发展。
他所著的《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我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弗洛伊德培养了很多学生,这些学生后来都觉得自己老师的一些观点是不对的,于是都自立门派,反对老师的观点没问题,但是无法否认弗洛伊德的功劳,因为是他开辟了这样一种研究心理学的思路,这才让后来人有了研究甚至反对的方向。)
在这本《图腾与禁忌》中,弗洛伊德通过分析历史、宗教、艺术中的种种图腾文化和禁忌规定得出一个结论:宗教、道德、社会、艺术的起源都可以汇集在伊底帕斯情结中(恋父仇母,或者恋母仇父),这和精神分析学认为神经症的核心是伊底帕斯情结不谋而合。
说完结论说说感受,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有不适感,因为我已经是文明世界的产物了,距离宗教、图腾、禁忌产生的源头太远,早已体会不了那种原始性与文明初始的碰撞,看到那时候一些代表性的图片甚至有些害怕。
我突然觉得这大概也是我们祖先规定禁忌创造图腾的重要原因——摆脱动物性,增强“人性”。于是慢慢的有了分寸,羞耻,伦理,神话,阶层,文明等等。但是动物性不是被消灭,只是被压制,所以我们依然很多时候是被原始冲动所支配,这是很正常的事。
图腾带来了团体分别和威严,禁忌除了他原本的作用,好像还成为了靶子——禁忌的存在,似乎就是在挑战,总有些人致力于打破禁忌。这让我联想到自由,当我们感觉自己在牢笼之中难免就会唤起原始的冲动想去打破它,闯出去,但是如果我们身处何处都怡然自在,那么也就没有什么牢笼值得我们去焦虑和冲破了。
当然,书中不只有理论,更有很多故事,不妨自己读一读,找找自己的内心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