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綦游于终南山阴,见一褐衣客攀岩若猿猱。其人手足生茧,面若风霜,每登三丈必喘息良久,复又举步。
"夫子何苦自戕若此?"子綦问。
褐衣客指岩间松柏:"此树幼时虬结如瘿,今乃亭亭如伞盖。先生可见其节瘤?"
子綦凝目细观,果见老干遍布凸起,恍若百千绳结。
客忽解腰间麻绳,悬于绝壁:"此绳百节,昔人谓'绳墨可直',然无此节,老叟安能攀援?"言毕将绳抛向云海,但见百结如珠,在日光中流转若星斗。
"昔我学道于南郭子,七年方悟'烦恼即菩提'。试观此山——"客振袖指千仞绝壁,"其径如天梯,然无此凹凸坎陷,何来驻足支点?"
语罢长啸,声震幽谷。但见云雾翻涌处,褐衣客足下苔痕渐生青莲,每朵皆含露水,映出过往种种困顿之相。
子綦恍然见虚空中有白玉阶次第显现,每阶皆镌刻古篆:一阶曰"求不得",二阶曰"爱别离",三阶曰"怨憎会",直至云深不知处。
褐衣客笑曰:"昔庄周谓'至乐无乐',今知'至觉有觉'。若无此等烦恼作阶,纵有通天梯,不过镜花水月耳。"语毕化作玄鹤,踏着青莲幻化的绳结直上九霄。
山风忽送来《齐物论》残章:"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子綦仰观云梯,始知绳结原是道枢,坎陷本是天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