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的讲座,受益匪浅。在谈到积极情绪这一内容时,教授提到了成人和孩子的区别。成人适应变化,因而容易失去新鲜感,孩子则会把万事万物看成奇迹,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像孩子那样看待我们眼前的许多事物,他说,就能看见许多从未留意或者早已忽略的东西。
马斯洛在谈论自我实现的时候也谈到了类似的内容,他认为自我实现者就应该是不厌倦的,没有先入之见,没有偏执,像看新事物一样看待身周之物,像孩子一样感到这个世界新鲜有趣。
信仰是一回事。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让自己能更安全地活下去,因而拥有的适应能力是不可放弃的。如果我们不会对已经了解的事物感到厌倦,就不会有往外继续探索的动力,如果我们不是存有一点先入之见(往往是消极的),当真正的危险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孩子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孩子可以生活在成人的庇佑之下,而且这个时候也正是他们尽情汲取新知识,走向成人的时候。
所谓的厌倦,只是我们过度适应的结果。我们过于遵循生存的法则,有效率地只关注对我们有切实利益的信息。但是,现在的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是获得安全就可以活下去。心理的疾患随着社会结构的改革成为久远时代的人类不怎么接触到的大问题,每年自杀的人数比起意外死亡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们必须习得一些心理调剂,对曾经只当成是一种信息的各种现象,重新接触一遍。我们可能从未认真地看过落日,从不知道山林的寒气、树叶沙沙的响声,从未领略过他人眼里闪出的光芒,和不易察觉的爱意,但它们确确实实在我们身边出现过,给予过我们一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