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二)
接前次所谓“说来话长”一一
《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第二日即打发张生上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张生原来就是一个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由于邂逅莺莺才滞留蒲东,现在爱情已获得,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可以说,在求取功名这一点上,他和老夫人是一致的。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上京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我只说王实甫怎把个莺莺的心态刻划得如此细腻传神,把莺莺那一时、那一地一个女人的心思揣摩得如此透彻?…
莺莺,作为那一时代、那一门第、那一身份(前相国的孙女儿)的深闺小姐,思春欲嫁,是极正常的事。而遇到张珙这么个青年才俊,哪有不动心之理!兼以红娘从中撺掇调动,不仅私定终身,且一夜成婚了…
你可以说莺莺是极大胆的“那一个”。但是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普遍性,是所有文艺理论所公认的。以现代女性的表现推衍,古时的女性更其大胆。此无他,人性深受压抑之故。而相爱之至深至热,一夜之后却要远别一一搁谁谁都受不了,任你什么千金小姐、百世仙姬,都会恨怨丛生,柔肠寸断,不堪其苦的。加之那样一个男权社会,女人的地位的低下,莺莺不也担心张生停妻再娶妻么?所以愈加恨怨起老夫人的“考取”条件以及张生对功名前程的争取了。这可以听莺莺所言一一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应该说,这是崔莺莺从理性角度,最讨厌“蜗角虚名”的重要的原因。因此而说莺莺“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也不算“左”的太离谱。她的反抗,或曰“反叛”,实在是出于人性(女性)的自然。本来嘛一一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关键是,王实甫这位伟大诗人,能把莺莺送别时的心态刻划得如此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又委婉清雅、诗意盎然!不信你从《正宫端正好》读起…一一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
真是美极!不说什么渲染,不说什么衬托,不说什么化典,也不说什么拟人。只看这世上有多少文字,以如此的开阔、壮美、多彩,来传达一个女子的悲情?传说王实甫写完此调,立扑地而昏厥过去…当非虚也。
也不多啰嗦了。我觉情境如置其间,莺莺如在目前。你若也有如此感觉,则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又平添一分荣幸。
2019.8.13.己亥七月十三
原文请参阅前篇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