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这个词现在是人尽皆知,度师曾几度阐明“知”是良知,不是知道,可现代许多自诩为“大师”的人屡屡弄出笑话来,把“知”说成知道的知,贻笑大方。

度师也曾说过,阳明心学不是哲学,与其说是哲学倒不如说是良知学更为准确,有人可能要问,你老师说的就一定对吗? 鄙人不是轻薄之人,在度师提出过这个理论之前鄙人已经读过两遍《传习录》了,传习录可谓是阳明心学的精粹灵魂,我在书中阳明先生讲学的原文里找到了很多与度师所讲一致之处。

比如:阳明先生曾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此文出自徐爱录,由此可见知是良知不是知道。

再如:“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若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此文出自门人陆澄录,此段阐明了阳明心学本质就是良知学无他,哲学概括不了阳明心学这么庞大的学问。

鄙人不是一个自大的人,发表这篇文章也只是单纯看不惯一些得了“软骨病”的媚外洋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