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羽小非
人们总是把梦想和故乡对立起来,错把成功当做梦想,认为小小的家庭容不下大大的梦想,于是成功的代价就是背井离乡,所以一心想着回家,回家团圆,过年正好给了这个契机,这是比较成功的说法,还有不成功的,在外漂泊多年,没有衣锦,还不了乡,没有脸面会去,不敢回家,最怕的是孩子在外,烦于家里琐事,不想回家。
想象一下,今年过年回家会做些什么,和朋友一起爬爬山,喝早茶,窑鸡烧烤打太极,网吧五连坐,宵夜麻鱼糜聊一些沉重的话题,大扫除,贴对联,杀鸡杀鸭,走亲戚好友,去鸡鸣寺朝拜,家人团圆……
可是今年过年我没回家,各种原因。人生就是这样,每一次经历都会给你的人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管好坏,所以你要去经历,去丰富你的人生,使你的人生五彩斑斓。第一次在外过年,我倒不觉得伤感,只是想体验一下,不过这个不能体验太多次,心脏容易受不了,反倒担心你们少了我会不会伤心,家人团圆少了一个怪怪的,小伙伴少了我开不了车,朋友聚餐少了一个拿菜倒茶水的……其实也可能是少一个不少,多一个不多,是我想了太多。
最近有一个由陈可辛执导的短视频《三分钟》很火,小孩子用三分钟背九九乘法口诀,该是人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换来三分钟短暂团聚。家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温馨温暖的名词,只是现代的人们淡化了团圆,父母不知孩子在外边受的委屈、吃的苦,孩子不知父母在家里望穿思念之情,我们都渴望团圆,这是我们的初心,也可能是受的委屈不够,思念不够深情,于是过年充满了催婚、事业、买房买车、炫耀,就是只字不提辛苦了一年,感恩团圆。团圆成了一个形式,而非仪式,形式和仪式有着质的差别,仪式是从无到有,刻意去做的,带有主动的成分,有时会历经千辛万苦,但结果总是令人满意的。形式多带有被动、不愿意的情感,但又迫于环境、世俗、道德、人情而无奈的走了一个形式,让人想要逃离,走完形式赶紧溜。
谁不想回家过年?谁都想回家过年,可是这年不好过啊,也过不好啊!小时候的年兽好打,是虚无的,放个鞭炮就吓跑了,而且是一群小伙伴打一只年兽,这也是我们过年的乐趣。可是长大了,年兽进化升级成为实实在在的父母的催婚,七大姑八大姨的嘲弄,而且还是一大群年兽围殴我们一个人,真的吓得不敢回家。
关于催婚,昨儿是情人节,大家都在讨论法定婚龄降到18岁,但关于什么时候可以结婚,网上有句话可以参考下:“没有最佳结婚年龄,要达到能够结婚的状态,需要两个人都达到自我内心的安定:对新鲜的异性不再蠢蠢欲动,对生活的前路不迷茫,已经体验或经历过的感情抑或其他事达到自己预计的分量,决心靠谱而安心过日子了。这才是可以结婚的时刻。”
所以我不喜欢“匆匆”这个词儿,匆匆注定不是享受,我们匆匆地来到这个世上,匆匆地上了十几年学,匆匆地找了份工作,如果再匆匆地娶了或嫁了,那便是匆匆的一生。
没人规定你一定要在三十岁之前娶了或嫁了,也没有人规定你三十岁之后不能娶了或嫁了,都是自己在作怪,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越早完成你的终身大事对你以后的个人发展越有利,因为你不用去操心你的婚姻大事,你自然有时间去提升你自己,事业也好,梦想也罢,马云,村上春树,埃隆•马斯克,包括大部分人都在30岁之前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但是,千万不要听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瞎指挥,他们都是从大家族大格局考虑问题,就是从来没有站在你的角度考虑过问题,他们所谓的“都是为你好”也是“为他们好”,为家族争光,在外面有面子,不想被鄙视,背后说风凉话……
真正的“为你好”我想大概是父亲和你在一个夜晚的阳台上,吹着凉风,手里拿着啤酒,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我希望你嫁给爱情,而不输给岁月,屈服于父母亲戚好友的好心催劝,让你内心惶惶不安。”
没有想得到,得到不珍惜,失去方觉可贵,可贵想得到,得到不珍惜,失去方觉可贵……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最后什么也没得到。还有一种是没有想得到,得不到寄托于他人,他人做不到再寄托于他人……最后还是什么也没得到,这个是无底洞来着,无穷无尽,什么时候才是头。小时候不解父母没怎么读过书却要我们多读书,父亲抽烟抽得厉害却严禁我们抽烟,现在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自己是只纯种的单身狗也会教坏十来岁的小孩子赶紧泡妞,自己很少回家也会劝导别人常回家看看。
不说了,都是泪,大过年的,祝大家新年快乐,常回家看看。
本命年我就不给你们叫几声旺旺了
“汪汪”
嗯?哪来的狗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