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我花了两周时间粗略看完,每次吃完午饭开始看,一边觉得很好看一边困得要死,冲了杯咖啡勉强抵挡一阵困意,哎,思想和肉体真是不能统一啊!戈夫曼同学用舞台理论来解释日常生活,虽然说有的地方会让我觉得,哦?真的人人都这么面具?真的都这么表扬着生活?但是他还是很能自圆其说的,作为一套理论,很有新意也很立得住呐。
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在进行角色表演的,虽然每个人可能同一时间承担多个角色,但在每一个固定的场景下,人们是扮演了一个角色,所有的言行要和场景要求相吻合,每个人都尽力在进行印象管理,一方面努力营造符合自己角色要求的印象,另一方面通过符号来识别别人,符号可以是特定的术语、制服云云。由此引出前台、通道、后台、剧班和观众的概念其实,任何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基本都可以用戈夫曼同学的理论来解释,用这样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书里几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见下
限制接触:一般认为限制接触在于保持一种社会距离,能使得观众产生并维持一种敬畏,对于高位者的接触禁忌实际上是为了防止观众对于表演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通过这样的观察,观众会觉得高位者和自己也无甚不同,因此表演很难继续,所谓仆人眼里无将军就是这个意思
通常情况下,我们也许会认为高位者天然具有一种威慑力使得普通人不能靠近,或者普通人不敢靠近高位者,但是实际上这很可能是可以营造的结果,威慑力是限制接触的结果,而不是威慑力导致了限制接触。
摘录很有意思的一句话,正如无数民间故事和入 ,会典礼所表明的那样,神秘事物背后的真正秘密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防止观众知道这件事
其实我觉得这句话基本上是解读许多秘密组织的一把钥匙,只要带有了秘密的特征,如通过仪式才可被告知,告示时的氛围云云,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秘密,秘密有时候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
每个地方的舞台是不同的,文中说,不同的社会群体都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诸如年龄、性别、地区、阶级等特征,并且,所有这些外显特征都是通过复杂的文化构型精心制作而成的,这种文化构型体现了一种适当的自我引导方式其实我觉得简言之,就是每个地方的舞台和场景是不同的,因此一个人从生物人通过社会化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这些角色扮演的过程,把这些角色要求内化,这样一来表演就比较容易进行~同时也要求观众和演员使用同样的一套符号系统,才能使表演顺利进行~~那么,其实作为一个该文化以外的人,研究这些表达方式其实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可以带出该地区文化这样一个大题目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