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神御而不以目视,是庖丁解牛里的一句话,之前看以为只有那个牛逼到极致的屠牛者可以做到,殊不知,我们若是悉心体会,自己也会有这样的体验——有些时候,我们靠着自己的感觉和本性、本能去做,做的结果反而可能比“刻意”去做要好,甚至好很多。
2、
我的篮球打的还算不错,由于遗传的原因,我的身体比较消瘦(工作之后有初步发福的迹象),所以在篮球场上,我主要倚靠投篮来得分,不太习惯用身体去对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觉得,自己的投篮,主要是以三分球的命中率为指标,反而不如自己小时候。我一度以为是自己“老了”、“笨了”、“退化了”。
直到昨天,我好像有点发现了背后的症结所在。我听了一期《东吴同学会》,那期的主题是《从刻意到无意》,讲的就是我们往往用“神”(即类似于感觉)的“元神”去做事情,反而会做的很好;而当刻意地用意识(类似于理智)的“识神”去做事的时候,反而没那么流畅,效果也低了不少。节目中举了一个例子,说青蛙问蜈蚣,我两只脚走路都费劲,你那么多只脚是怎么配合的那么好的?蜈蚣听了之后一下子愣住了,原本走的好好的,结果一用意识去想这个问题,反而蒙圈了,走都不会走了。
3、
长大后我三分球命中率和命中个数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于我过度思考投篮的“正确”动作和“如果投不进怎么办”造成的,而小的时候只是用”感觉对的动作“去投篮,是我的”神“在帮我,命中率反而高。长大了,越想用”正确“的动作去投,越刻意、越造作,关注点不在结果上——把球投进,反而关注动作的好看上面,舍本逐末。其实,我的球感本来就很好,刻意之后就像是邯郸学步一样,出发点是想模仿专业选手投篮,实际上不可能学的对,肯定是走样,搞得个四不像,丢了本来的球感、也没有学会标准姿势,可以说,是自己“害”了自己。
我今天晚上去打了篮球,半场5vs5,我们赢了4局,对方赢了1局。在我们赢的4局比赛当中,有三场都是我投中的三分绝杀球。我投的时候也没多想,身体动作可以说是很难看,但是从意识到身体都很放松,结果球都进了。我记得甚至有一球出手之后,按照我的判断不会进的,结果也进了,真的是神奇。
小时候力量小、身高矮都能进很多三分球、投的很准,怎么到大了反而不行了呢,是因为后天的”意识“束缚住了自己。
另外,学历高的人容易”迷信“自己所谓的那套”逻辑“,有可能反而看不到事物背后的那套”天意“。而没那么高学历的人反而可能从本性或感觉出发,找到自己擅长的灵感,诸事顺心。
4、
当年我初一的时候喜欢班花,于是就放学陪她一起骑车回家,慢慢的互相就有了好感,上课还从倒数第二排传纸条到第二排。由于我学习比较认真,成绩一直是班级前十,个子外貌都不差,也喜欢运动,就获得了她的芳心,当时引来了很多妒忌,当然现在班花已经嫁作他人妇了,我那个时候也没太刻意地去“追”、或者去“算计”什么,只是靠着自己的真诚和自身的努力,我当时也相信“不优秀就没资格早恋”的。
然而高中、大学之后,我受到了所谓的泡学的影响,去算计、刻意地吸引女孩子,总是觉得有什么“套路”、“话术”,去和女孩耍花样、玩心眼,结果导致情路比较坎坷,我想,这也是跟后天的刻意有关,说不定用我的真心和真诚,早就收获了圆满的爱情。
5、
在学习和工作、人际交往之中,也不能太“刻意”,而是要保持轻松和专注,相信我的“神”自然会给我好的结果。学习“用力过猛”容易产生无效的努力,压力太大也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人际交往中过于“精明”和“来事儿”往往会让人觉得不真诚,自然一些,反而舒适和惬意,也不用活的那么累。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相信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