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是什么

扎根理论是做研究的一种办法,简单来说就是“让结论从事实里长出来”,而不是先有理论再去找证据。

举个教育里的例子:你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在课堂上用小组讨论而不是一直讲课。用扎根理论,你不会先假设答案;你去听老师讲课、和老师学生聊天、观察课堂,把看到和听到的一点一滴都记下来。然后反复阅读这些资料,把有意思的现象贴上标签(比如“打断式提问”“学生参与低”“学科难度高”)。把这些标签归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许发现老师选择小组讨论是因为“学生专注力低+课堂人数多+学科抽象”,而且老师经验和学校支持会影响他们有没有勇气尝试新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回去找新对象问话或观察(理论抽样),直到再也找不到新的重要现象(理论饱和)。最后把这些发现整理成一个能解释“为什么、什么时候、怎样选择教学方法”的理论。

要点:

从数据出发,不先入为主;

通过不断编码、比较,把零碎现象抽象成概念和范畴;

根据分析结果有目的地继续采样(理论抽样);

做到新的资料不再改变理论为止(理论饱和)。

好处是得到的结论贴近真实课堂,能解释“怎么发生”的过程;缺点是费时、主观判断影响较大,需要细致记录和反复比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