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之间遇到一种花,同行的女人嫌它长得丑,我却看着很独特,于是拍了几张照片,回去一查,发现竟然是满载着我少年记忆的一种东西,同时也知道了它的名字:栝楼。而在我遇到它之前我是一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的。
少年时的冬天是奇冷无比的。凛冽的西北风每每掠过脸面都会觉得像小刀子在割肉,那时河上塘里的冰可以结得厚到人在上面使劲蹦跳都没有关系。高中时代是在一个小镇上度过的,学校就在镇子的东北角上。除了我们高中的一座校园和毗邻的师范学校,到处空落落的,每到冬天呼呼的风肆虐而至,教室是用青条石砌成的,即使闭了门窗也是冷得无可措手。那时身子本来就弱,因此每年冬天手脚生冻疮便成了家常便饭,甚至连脸上也皴裂不堪。
冻手冻脚倒也能忍,但是那种一旦热乎一点点便钻心的痒实在让人受不了。于是我到处打听有什么办法能治好冻手冻脚。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找到了方法。一个奶奶告诉我用一种瓜和橘子皮一起煮水泡手泡脚,可以治疗冻手冻脚。那种瓜用我们的方言发音叫“葛拉”,于是我又在村子里到处找它,万幸真有人家种了一两棵,而且结了果子,问人家要来,又划拉了一堆橘子皮,开启了每天泡手泡脚的历程。那时就连我两岁多点的小侄女都到处帮我拣橘子皮说是给小爸爸泡脚。我不光用来泡手泡脚,我还用熬出来的水洗脸。效果是来年春天显现出来的——我的同学问“为什么你的脸就像玉一般发着光呢?”我莫名不知,若干年以后的今天才知道,应该是栝楼的神奇功效吧!资料里说,成熟栝楼里面的部分可当香皂使用,有助于皲裂皮肤的恢复。《山西中药志》中就有记载:“瓜瓤洗手,治冻裂”。想想那时,无知无畏的我用栝楼水洗脸倒是歪打正着了。
此后的每个冬天,我娘都会早早地和人家说好,给我留几个葛拉瓜,她自己也早早地开始留神给我晒橘子皮。我家爹爹甚至还专门为我种了一棵爬在院墙上。此后的每个冬天我都用这种水泡手泡脚加洗脸。后来冻手冻脚的情况有了大缓解,到上大学以后就再也没有冻伤过手脚了。但是爹娘仍然每年冬天为我备了栝楼和橘子皮,寒假回家我还是会熬了水来洗脸泡手泡脚。时至今日,我的皮肤依然会玉一般放着淡淡的光。
只是我并不知道,它的功效远大于此!
栝楼的出现,可以回溯至《诗经》的时代,只不过那时她叫“果蠃”。《豳风·东山》中有一句“果臝之实,亦施于宇。”意为:“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一首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从诗中这一句可以看出,想到家乡就想到果蠃,可能当时这种藤蔓是爬满屋宇的。
栝楼有很多别名,《诗经》中叫果蠃,《吕氏春秋》叫王菩,《本经》叫地楼,《吴普本草》叫泽巨、泽冶,《广雅》叫王白,郭璞注《尔雅》叫天瓜,郭璞注《穆天子传》叫萯,《针灸甲乙经》叫瓜葵,《别录》叫泽姑、黄瓜,《东医宝鉴》叫天圆子,《医林纂要》叫柿瓜,《贵州民间方药集》叫野苦瓜,《浙江中药手册》叫杜瓜、大肚瓜,《四川中药志》叫药瓜,《广东中药》叫鸭屎瓜……
关于栝楼,古籍中多有描述。《本草图经》如是述:“栝楼,今所在有之。皮黄肉白,三、四月内生苗,引藤蔓,叶如甜瓜叶,作叉,有细毛。七月开花,似葫芦花,浅黄色。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黄色。其实有正圆者,有锐而长者,功用皆同。”《纲目》作如是说:“栝楼,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长数尺,秋后掘者结实有粉,夏月掘者有筋无粉,不堪用。其实圆长,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山家小儿亦食之。内有扁子,大如丝瓜子,壳色褐,仁色绿,多脂,作青气。”差不多就是这样。花儿白色偏黄,果实就是一只瓜瓜,瓜从外到内都是宝贝,它的根也是药材,干燥后磨成粉叫天花粉。可以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通俗点说栝楼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最大的效用,可以化消渴,也就是说,栝楼对于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
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自己无意中遇到了这么好的东西,并且歪打正着地被它浸润了那么多年,这是我的福分啊!
已经好久没有回乡了,那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了吗?那面朝南的墙上是不是已经爬满了栝楼的藤在等我归去呢?
(本文图文均为作者原创作品,转载须与作者联系授权)
附录各医家论述:
《重庆堂随笔》:“栝楼实一名天瓜,故其根名天瓜粉,后世讹瓜为花,然相传已久,不可改矣。……今药肆中名此为瓜蒌,以土瓜根子为栝楼,用者不可不审。土瓜一名王瓜,即《月令》孟夏王瓜生是也;非蔬圃之黄瓜,蔬圃黄瓜一名胡瓜,《随园食单》作王瓜者误也。”
《本草衍义补遗》:“栝楼实,《本草》言治胸痹,以味甘性润,甘能补肺,润能降气。胸有痰者,以肺受火逼,失降下之令,今得甘缓润下之助,则痰自降,宜其为治嗽之要药也。又洗涤胸膈中垢腻,治消渴之神药也。”
《纲目》:“张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结胸满痛,皆用栝楼实,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气,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气下降也。成无己不知此意,乃云苦寒以泻热,盖不尝其味原不苦,而随文附会尔。”
《本草述》:“栝楼实,阴厚而脂润,故于热燥之痰为对待的剂,若用之于寒痰、湿痰、气虚所结之痰,皆无益而有害者也。”
《本经逢原》:“栝楼实,其性较栝楼根稍平,而无寒郁之患。”
《重庆堂随笔》:“栝楼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魏)玉璜先生言之最详。”
《本草便读》:“瓜蒌,性味与花粉相同,惟润降之功过之。故凡上焦郁热,垢腻痰火咳嗽等证,皆可用之。一切肺痈、肠痈、乳痈之属火者,尤为相宜。”
《本草思辩录》:“栝楼实之长,在导痰浊下行,故结胸胸痹,非此不治。然能导之使行,不能逐之使去,盖其性柔,非济之以刚,则下行不力。是故小陷胸汤则有连、夏,栝楼薤白等汤则有薤、酒、桂、朴,皆伍以辛苦迅利之品,用其所长,又补其所短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栝楼,能开胸间及胃口热痰,故仲景治胸结有小陷胸汤,栝楼与连、夏并用;治胸痹有栝楼薤白等方,栝楼与薤、酒、桂、朴诸药并用。若与山甲同用,善治乳痈;若与赭石同用,善止吐衄;若但用其皮,最能清肺、敛肺、宁嗽、定喘;若但用其瓤,最善滋阴、润燥、滑痰、生津;若但用其仁,其开胸降胃之力较大,且善通小便。”
《本草正义》:“蒌实入药,古人本无皮及子仁分用之例,仲景书以枚计,不以分量计,是其确证。盖蒌实能通胸膈之痹塞,而子善涤痰垢粘腻,一举两得。自《日华子本草》,有其子炒用一说,而景岳之《本草正》,只用其仁,张石顽之《逢原》,亦云去壳纸包压去油,则皆不用其壳,大失古人专治胸痹之义。且诸疡阳症,消肿散结,又皆以皮子并用为捷。观濒湖《纲目》附方极多,全用者十之九,古人衣钵,最不可忽。惟近今市肆,以蒌实老时,皮肉不粘,剖之不能成块,凡用全蒌者,皆乘其未老之时,摘取曝干而剖为数块,方能皮肉粘合,以取美观,然力量甚薄,却无功效。所以颐欲用其全者,宁以蒌皮、蒌仁,列为二物,乃能得其老者,始有实验,若但书全瓜蒌三字,则用如不用,此亦治医者不可不知药物之真性情也。即使但用其皮,亦是老而力足,疏通中满,确有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