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学会提出关键问题,是在激发和锻炼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当然我们在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应该用关键性问题,对一切主张提出质疑,也包括我们自己的观点(强势批判性思维),而不是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抵制一切与我们意见不同的观点,维护我们的观点(弱势批判性思维)。

本书所说的关键问题有以下十个:

关键问题一: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问题分为两类,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是什么”问题属于描述性论题;“应不应该”问题属于规定性论题。有的文章中论题和结论并没有那么明确,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结论,找到结论的线索如下:

1.问问论题是什么

2.寻找指示词

3.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比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

5.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6.问一问“所以呢”。

7.既然结论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开这个坑,一定要查看清楚自己有没有把结论表达清楚。


关键问题二:理由是什么?

对于一个结论,我们应该问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或演说者相信这一结论,回答这个问题的那些陈述就是理由。找到理由并有效组织的线索如下:

1.圈出指示词。

2.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理由和结论,或者在理由下面划线,用彩笔给结论做标记

3.在页边给理由和结论编上序号

4.读完长篇大论后在文章结尾处按顺序列出所有理由

关键问题三:哪些词或短语意思不明确?

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或词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

找出关键词的线索如下:

1.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

2.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

3.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

4.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关键问题四: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要全面理解一个论证,则必须要找出那些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即假设。价值观假设,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互相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描述性假设,就是在这个时间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越往后越不好理解了,好好钻研。

找出价值观假设的线索:

1.调查作者的背景

2.问一下“为什么作者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重要”

3.寻找类似的社会辩论,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4.使用反串的方法,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看看哪些价值观对这一相反立场显得非常重要

5.找一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6.发现描述性假设的线索:

7.不断思考理由和结论之间的鸿沟

8.寻找支持理由的那些想法

9.把自己放到对立的反对立场

10.意识到还有其他潜在的方法可以获得理由中提到的种种好处

11.对论题进一步学习了解


关键问题五: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常见的谬误包括,人身攻击谬误,滑坡谬误,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偷换概念谬误,诉诸公众谬误,诉诸可以权威谬误,诉诸感情谬误,稻草人谬误,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乱扣帽子谬误,光环效应谬误等。

一旦作者有下列行为之一,你就应该驳回其推理论证:

1.对人不对事

2.使用滑坡推理方式

3.表现出寻找完美解决方案的趋势

4.用模棱两可的话隐瞒真相

5.不恰当的诉诸公众意见

6.诉诸可疑权威

7.诉诸情感

8.攻击稻草人

9.呈现虚假的两难情形

10.通过恶语中伤来解释

11.将注意力从论题上转移开

12.通过光环效应来让读者分神

13.循环论证

14.介绍另一个话题来转移注意力


关键问题六:证据的效力如何?

一般的证据包括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我们得识别出他们作为证据所存在的问题。当然,如果运用得当,每一种证据都可以成为有效的证据,帮助我们证实自己的断言。


关键问题七:有没有替代原因?

时刻谨记,我们找出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原因,都极有可能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不是其唯一的原因。我们应该想办法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

1.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

2.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3.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

4.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5.“在这之后”不等于“因为这个”

6.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

7.哪个原因更合理


关键问题八: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评估数据的线索:

1.尽量找出如何获得数据的相关信息,越多越好

2.要对描述的平均值的类型感到好奇,分析一下这段时间的全距和数值分布

3.要特别担心数值使用者拿一件事的结论来证明另一件事

4.一定要把所需要的数据证据和实际提供的数据做比较

5.一定要自己从数据中得出你自己的结论

6.判断有什么信息缺失了


关键问题九: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所谓重要的省略信息就是那些影响到推理过程的信息。

找到常见的重要信息的线索:

1.常见的反驳论证:反对的人会提供什么样的理由等

2.遗漏掉的定义:如果关键词用另一种方式定义,这个论证会有怎样的不同?

3.遗漏的价值观偏向或视角:考虑不同的价值观产生的不同处理方法和不同论证

4.论证中所指“事实”的来源:深究事实或者事实断言的来源是否由出色的研究来支撑

5.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细节:包括参与问卷调查的人数,以及调查问题等各方面来考虑

6.收集或组织论证的其他技巧:了解访谈与调查问卷的结果的不同,了解实验室试验会不会产生更可靠的结果?

7.遗漏掉的或者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数据:如果包含早起或者后来的数据会不会对论证产生影响,对于数字作者有没有故意的“拉长”。

8.省略的结果:查看论证有没有遗漏了提议的行动所带来的重要的正面或反面结果,代价是什么?

9.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预测的失败,或者预测的失误。

10.在考虑省略掉的信息时,要记住问一句,这个行动潜在的长期的负面效果是什么?


关键问题十: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从单独一套理由中,也可以推断出多个备选结论,这是基于我们对理由含义的不同推测和认知。

辨认备选结论的一些提示:

1.努力找出从理由当中可以推导出的尽可能多的结论

2.使用条件句来限定备选的结论

3.重新将论题表述为“我们该怎样来处理乙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