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认知上想通了,行动时就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意志力来支撑了。
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冥想:终有一天你要解锁这条隐藏赛道
这是一件一开始我不相信,明白后却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做的事:冥想
冥想是一条隐藏的成长快车道
普通人和聪明人最大的能力差异是什么?是长时间保持极度专注的能力。
正如《暗时间》一书的作者刘未鹏所说: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人类的大脑看起来很厉害,但意识所能处理的信息数量并不多,平均为7+或7—2个,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但都在7个左右浮动。
可以想象我们头脑里有7个小球。成绩好的人的真正优势在于,他们能长时间让7个小球关注同一件事情,以保证高质高效的学习,而成绩不好的人,很可能一个小球在播放背景音乐,一个球在想晚上吃什么,一个球在担心即将到来的考试...真正用于学习的小球或许只有三四个。而且不学习的小球可能干扰或压制正在学习的小球,这就可能造成 7 - 3 < 4 的效果。
所以任何人之间的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脑力资源利用率的竞争,你能多开发一个小球的脑力,就多一点竞争力。好在这种差异是可以被训练的,以恰当的方式让他们目标一致,共同协作。这种理想的训练方式就是冥想。
在冥想过程中,我们仅需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也就是说,让7个小球同时做一件事,如果其中某个小球“走神了”,把它柔和地拉回来即可。坚持这种练习,就能养成专注的习惯,将专注变成无意识的行为,在不冥想时也能自动抑制思维离散,控制涣散的精神。
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这种集中注意力的冥想练习,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这意味着这种练习可以从物理上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因为一个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是影响人聪明程度的因素。
我们学习各种技能,比如钢琴,游泳,体操等,都会提高相关脑区的神经元密度,促进脑细胞之间的信号沟通,但是这些练习一旦停止,神经元就开始减少,而冥想带来的改变是持久的。
阅读: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
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在谈到“如何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时,讲过这样的经历。
他的一位朋友想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没有任何经验。怎么办呢?这位朋友就跑去参加领域内的各种行业会议,会上听专家分享,会下抓住机会和专家交流、请教。3年时间,他几乎和这个领域内最顶尖的专家都交流了一遍。通过不停地学习,积累,他开始慢慢地输出观点,当然,刚开始的观点多事综合别人的管带你得出的,后来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解,3年后,也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大家开始付费邀请他去论坛演讲。
总结一句话:想要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行业专家交流,直接向他们请教(这也是麦肯锡提高的,高效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找到最根本的问题,去学习,解决,和最牛的人去接触。这是高效成长的秘诀)
但是现实中,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怎么办呢?
那就阅读
阅读是传承思想的最好的介质,顶级的思想都能从书籍中找到,只要选书得当,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找到行业内顶级的思想。这些思想通过书籍被清晰无误的记录下来,简洁精炼,甚至还经过了上百年时间的沉淀和检验,而你只需要花几十元就可以直接获得。所以本质上每读一本书就是在进行一次名人访谈,就是在和顶级的专家交流谈话。
读书时在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这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不读书,只能想自己的所见所闻,而读书,持续地读书、持续的读好书,则相当于和古今中外的顶级思想家处在一个朋友圈。
留心的话,你还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是智者看待事物、做选择、决策的过程。看多了之后,就能借助他们高明的视角来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不就是各种选择的结果吗?所以阅读改变命运,就是改变我们的认知和选择开始的。
查理·芒格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阅读是一个技术活
第一个首先要选书,要选符合自己需求的书,也就是需求相匹配。其次难度要匹配,不能对自己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最后是自己感兴趣的书。
另外要注意书里作者提到的书,这些都是发现好书的线索。
第二阅读是为了改变。
很多人以为一本书只要读完,读书的过程就结束了。事实上,阅读只是整个过程的开始,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实践比阅读本身更加重要(这里主要指非虚构类书籍)。很多人阅读仅停留在表面,读的时候局的这里有道理,那里好有道理,读完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然后迅速转移到下一本书中,这种满足于录入的阅读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一段时间再去翻看这本书就好像没有读过一样。,所有的痕迹都烟消云散了。
真正读一本好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得多。
从权重看,阅读量 < 思考量 < 行动量 < 该变量。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就像你读了一本关于冥想的书、懂得了冥想的一百个好处和一百种方法,但从来不联系,远不如你只懂得一种好处和方法但能每天持续冥想10分钟。
这也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阅读的深度比速度重要,阅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读的多,读的快不一定是好事,这可能是自我陶醉的假象。如果读书只是完成了文字扫视,但并不是真正理解,那又有什么效率可言呢?如果阅读只是知道了那些道理,但自己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改变,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读书慢不要紧,即使你一个月只能读完一本书,但能读透,读懂,读通,产生巨大改变,那也比3天读一本书要强不知道多少倍。
只要仅仅盯住“改变”这个目标,很多阅读障碍就会消失。
比如我们根本不用在意自己读后记住了多少内容,即使整本书都记不起来了也没关系,只要有一个点,一句话触动了自己,并让自己发生了改变,这本书就没有白读。
高阶读书法:
有两个建议更能深度学习:
- 特别注意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关联,如果一个知识点让你想起了其他的知识,引发了关联,一定要留意,一定要记下来。知识产生关联说明知识网络正在形成或加固,这么做还可能创造新的知识,这正是学习的核心方法之一。
- 读写不分家,如果你在阅读后,还能把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述,甚至将他们教授给他人,那这个知识将在你的脑中变得非常牢固。
阅读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希望和机会,如果你希望自己变得不同,那就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实践。
费曼是一个很厉害的物理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父亲麦尔维尔教育孩子思考方面很有一套。比如有一次给小费曼读《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恐龙的知识:“恐龙的身高有25英尺,头有6英尺宽”。读到这儿,他没有继续读下去,而是停下来对费曼说:“我们来看这句话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假如那东西站在我们家的前院,它那么高,足以把头伸进楼上的窗户。不过呢,由于它的脑袋比窗户稍微大了一些,它要是硬把头挤进来,就会弄坏窗户。”这样一解释,原本陌生的概念就有了熟悉的事物作为参照物。
费曼就学到了一个很有用的学习技能:即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努力琢磨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将其重新讲出来。
所以,所谓的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下面这句话绝了!
《暗时间》书中一个观点,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你不能自己站在11层,然后假设你的读者站在第10层,指望着只要告诉他第11层有哪些内容就让他明白。你的读者站在第一层,你必须知道你脚下踩着的另外10层到底是怎么构造的。这就迫使你对所掌握的,或之前认为是正确的那些东西做彻彻底底的、深刻的反思,你的受众越是不懂,你需要反思的就越深刻。
采用像聊天一样的方式写作就会让文章显得自然。
你在聊天过程中必然不能显得太过严肃,不能太高高在上,也不能只顾着讲自己,你肯定得观察对方的感受,所以好的写作就是聊天,好的聊天也是写作。
用简单的语言
简单的语言不需要太复杂,这就是费曼技巧的核心之一。
我们大多数人都低估了类比(比喻)的作用,认为它只是文学中的一种修辞,事实上,它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更是我们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科的创始人乔治·莱考夫层这样定义和评价“类比”。以一种事物认知另一种事物,恰恰是学习的本质!因为人类只能通过已有事物来解释未知事物,我们很难凭空去理解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而类比,正是连接未知事物和已知事物的桥梁。
如果你能在写作中运用合适的类比,就能简化大量概念,以一种非常神奇的方式让人接受和理解。难怪李笑来在写作时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大量使用类比,除了类比和排比,尽量不使用任何修辞。
用自己的语言
费曼技巧的另一个核心是用自己的语言。只有我们使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所学时,才会真正调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将松散的信息编织成紧密的体系和网络,甚至创造新的认知。换言之: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就是在调用自己的千军万马。
运动
运动能够调节人体的各种激素,使人达到最佳状态,使身体这个内部生态系统充满能量和活力。
不愿意运动的人则跟容易滋生焦虑、抑郁、消沉、低落等各种不良情绪,并且压力产生的毒素会破坏大脑中几十亿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逐渐使大脑部分区域萎缩,这表明,一个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可能会变笨。
运动能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并且可以从物理上提升我们的专注力、自控力和思维能力。
科学研究虽然证实了运动能使大脑长出新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需要经过发育,长出神经轴突和树突,才能形成真正的神经细胞。简单说就是,新的神经元像是一棵树,需要长出树枝和树叶才能活下去。
所以运动不是关键,关键是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和刺激才是关键。
所以有效的模式是这样的。在运动之后1-2小时之内,进行高难度,高强度的脑力互动,比如阅读,解题,背记,写作,编程等,或是需要一些复杂技巧的体力活动比如舞蹈,钢琴。
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能让人更加乐观,还能使头脑更加灵活,最终使健康水平和认知水平实现双重提升。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要对时间有敏感度,时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站在一生的角度去看,以终为始
对当天最触动自己的事情或感悟进行复盘,不管是高兴的还是烦恼的,只要触动了,就记录到笔记里。
复盘可以采取的模版:
- 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 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 改进错失: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当受到批评时,无论何时,都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如果你去练习反思,也必然会关注身体,情绪和思维三个层面,进而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也同时会产生很多灵感,顿悟和创意,只要去实践,就会有很多发现。
有反思的生活,就好像每天在时间的溪流中拾取一块闪亮的小石头,然后精心打磨,不久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大袋认知晶石,这些认知晶石就是我们生活的印记和结晶。有了这些晶石打底,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远超过那些不反思的人。
甚至我们可以在很小的年级就拥有比同龄人更高的认知水平,因为那些只行走不反思的人,即使在生活长河中站了很久,也依然两手空空。
每日反思里面有三大底层逻辑:
- 符合触动学习法。好的反思是感知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难受的,开心的,念念不忘的,这些点正是处在自己成长的舒适区边缘的感悟,人在舒适区边缘学习和成长是最快的。
- 运用“元认知”。元认知的要义在于审视自己的感受和思维,进而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最低成本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写反思就是自我审视的过程。(还能启动理智脑,消除模糊,消除情绪)
- 提高感知细节的能力。
- 正视痛苦:少数人会选择正视痛苦,反思错误,而大多数人选择逃避,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痛苦哪里是什么坏事,那简直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信号与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