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罗马人的故事》

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历时三个月,我终于读完了《罗马人的故事》。昨晚读完最后两行,我合上书,心里有说不清的滋味,但是隐隐的伤感还是压过了完成阅读的喜悦。

90多天似乎不算太长,通过阅读,我走过了罗马帝国从建立到灭亡500多年的漫长岁月,回头看看,发现自己已经走了那么远。

2025年的这个春天,好像只有沉浸在这套书中,我的内心才是安定的。一旦放下书,我就要面对真实世界的焦虑,面对真实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不断反省剖析。一边焦虑,一边放下执念,接受现实,告诉自己要顺其自然。当然,我也会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断努力。

盐野七生笔下的罗马人,教会我站在更高的维度,也就是把时间拉长,其实一切现在为之焦虑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今天,当我重新打开这套书的最后一卷——《罗马世界的终曲》,又仔细看了书的前16页,作者按照时代顺序列出了从公元6前世纪迦太基金币开始,以及各个罗马帝国各时期的,最后直到公元5世纪到6世纪日耳曼人发行的货币(金币、银币、铜币)。

我端详着这些货币的帝王头像,仿佛就像是电影片尾处所有主演的列表。迦太基人、马其顿人、罗马人、甚至后来的北非人、日耳曼人、高卢人,每一个曾经登上权利宝座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善有恶,有崇高,有卑劣,当然也有善恶并存。我很想从这些帝王将相的眼中,看到书中文字没有企及的故事。

写一写我在阅读中的几点感受。

1. 罗马的荣光

无论古今中外,能够站在统治阶层的都是有权有势的社会精英,他们当然都会追名逐利,这是人之常情,其实无可厚非。比如斯多葛学派的塞涅卡,他曾写下了许多劝诫后人追求美德的作品,但他作为暴君尼禄的老师也曾富甲天下,名利双收,最后被尼禄赐死。

古罗马时代的精英阶层都将回馈社会当做自己应尽的义务,新皇帝上任都会为罗马兴建公共建筑,比如大浴场、斗兽场等等。那些成功的骑士、元老院阶层或者解放奴隶,也会为自己的故乡修建引水桥,铺设道路、图书馆等等。

我以前不理解,似乎人人都用“生在罗马”来比喻自己出生地的优越性,现在我懂了。在2000年前的罗马时代,拥有罗马公民权,你可以享受免费领取小麦,可以花极少的钱去皇帝修建的浴场泡浴,同时还可以欣赏珍贵的艺术品,读书,健身。 可以免费去看斗兽场的表演。可以享受教育。这是同时代世界任何地方的人们不可奢望的生活。

2. 两千年前的普通人

有时候,我也在感叹:盐野呀,你这书名叫做《罗马人的故事》吗,你怎么写的都是王侯将相,涉及到普通人,你总会用一句类似人民大众的词概括描述。为什么不讲讲普通人的故事。可是我转念一想,很少有历史学家会浪费笔墨描写一个普通人的命运,除非是文学作品。

读《罗马人的故事》,我很享受战争场面的描写,两军对战的谋略,以及壮阔的场面。我想这是女作家笔下的战争可能更吸引女性读者的原因吧。但我更喜欢看帝王将相的生活描写,比如他们的爱恨情仇。我发现2000年前的罗马人与今天的人,在人性没有什么不同。

关于普通人的生活,盐野没有明确写出,但从书中,我有了自己的想象和疑问。比如罗马军团的士兵或是戍守边疆,或是南征北战,和平时期,架桥修路。可是我常常想起,那么这些士兵从十几岁参军离开父母,他们一直都无法回到罗马,直到20年或者25年兵役结束,那么他们与父母兄弟姐妹,与恋人,与故乡的情感在这20年间就此割断?很多军团士兵在兵役结束,或者征服了某个地区之后,与当地的女子结婚组建家庭。当然还有那么多人可能战死沙场,那么,他们参军其实就等于与父母诀别。我只想象当年的生离死别。

作为女人,我格外关注书中关于女性的描写,上流社会的女人当然可以过着奢侈的生活,她们有的安心于宫廷生活,有的也会利用男人在权力里角逐,大多数皇帝女儿都是政治统治的工具,这与我们中国的公主一样。那么,她们幸福吗?

生活在罗马市以及行省的普通女人,她们的故事呢?古代的女人除了皇后、公主很少会被写进历史,所有她们的喜怒哀乐也许与今天的我们没有什么不同,结婚生子、抚育孩子,一日三餐、街头八卦,当然了还可以去大浴场洗浴,据说在哈德良之前,男女混浴,这个真有点不可思议。

3、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只取决于自身,与他的命运和时代息息相关。

读过了罗马帝国近600年间出现过的无数人物故事,我忽然有了这样的感慨:人的成功不是只取决于自身。这套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位皇帝尤里安,他与马可·奥勒留一样热爱哲学,他们都有着崇高的情怀,但是马可的统治时代,是有哈德良、安东尼·庇护打好的帝国和平基础,虽然那时蛮族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但至少,马可能够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统治帝国,名垂青史。

然而,尤里安生活的时代已到了帝国末期,纵使他有满腔豪情想要力挽狂澜,可是时代不同了,蛮族的势力早已壮大,而且罗马也不是“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时代。最后在他32岁的年纪轻轻就意外战死沙场(很可能是暗算)。最后,他只落得个“叛教者”的名号。试想,如果尤里安是生活在马可的时代呢?

还有同样是辅佐皇帝的大将军,奥古斯都的左膀右臂阿格里帕,与辅佐西罗马帝国皇帝的相比,同样忠心耿耿,阿格里帕可以万古流芳。皇帝霍诺里乌斯10岁登基,斯提利科一直为他披肝沥胆,鞠躬尽瘁。13年后,23岁的皇帝以莫须有的叛国罪将他处死。书中有句很有讽刺意味的话:在霍诺里乌斯长达28年的治世生涯中,这位皇帝自己决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处死斯提利科。 比较这两员大将的下场,真是令人唏嘘。

4. 盛者必衰,诸行无常。

在图拉真皇帝在位时罗马帝国的疆域面积达到了巅峰,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从奥古斯都时期开始,罗马帝国处于“罗马统治下的和平”,后来又经历了五贤帝时期,之后内乱不断,皇位更迭频繁,帝国江河日下,戴克里先与君士坦丁两位皇帝为帝国覆灭按下了刹车,但依然无法阻挡他衰落的步伐,进入君主制时期,从君士坦丁开始,君权神授,无能的帝王比比皆是。公元5世纪开始,罗马进入了“蛮族统治下的和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在《罗马世界的终曲》记录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事件。在帝国分崩离析之时,罗马繁盛时期建造的引水桥,居然成了罗马军团进攻罗马市的通道。当年建造引水桥的人,如果知道这样的事情,不知会作何感想?

罗马帝国轰轰烈烈地出现,却平平淡淡地结束,没有该有的送别。兵荒马乱,饿殍遍野,这就是曾经荣耀的罗马最后的结局。纵观历史,所有的一切都逃脱不了盛者必衰、诸事无常的规律。

5.我懂罗马人了

今年,我读过另一女作家的古罗马历史类书籍——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哈德良回忆录》。这两位伟大的女作家彻底颠覆我的认知,原来女人在历史著作方面一样可以大放异彩,同时因为女人的细腻与耐心,她们可以将历史娓娓道来。

盐野七生从1992年到2006年,用了15年写完了这套书,通过大量的研究,翻阅资料,以及到实地考察,收集古罗马的钱币,盐野七生用文字编织了她的英雄梦。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书中她写到,她想从马可·奥勒留获得有关战争场面信息,连续几天,站在圆柱下,用望远镜向上张望,居然吸引了附近的警察。

这套书中附加了大量的地图,战胜布局的解释图,工程图片,以及刻有帝王头像的金币,历史遗迹,等等。这些附加的图可以弥补文字的抽象性,让历史更加具象化。通过盐野七生生动的文字以及附加的解释图,我生平第一次可以耐心地读完每一次罗马帝国的战争场面,通过那些附加的地图,我第一次对曾经翻译过许多遍的地名,有了更直观的印象,三个月下来,整个罗马帝国的地图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

我读这套书是为了解决四年以来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疑问。这套《罗马人的故事》就是一部生动的百科全书。阅读的过程中,我解决了所有的疑问。比如有关于罗马人先进的浴场,权贵家庭富丽堂皇的装修,现存罗马遗址的故事(万神电脑、斗兽场,引水桥,罗马古道等等),罗马的统治机构,教育体制(特别记录一下,我终于知道liberal art,要翻译成教养学科),我也了解了罗马帝国一步步衰亡的过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罗马帝国与多神教、基督教,犹太教,太阳神教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书写罗马历史的历史学家。

盐野七生在结语中写道:

我写这部15卷的《罗马人的故事》,首先是因为我自己想了解罗马人。现在写完了,我可以由衷地说, 我懂罗马人了!

如果读者也能在读完本书,掩卷之后觉得“我也懂了”,这对我来说便是无上的喜悦。

我现在可以自信地说:我也懂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