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人,任何环境、任何事物超越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的生活都是由我们的思想造成的,我们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都在创造我们的将来。
这是路易斯.海在《生命的重建》一书中的开篇语。我对上面这些话深信不疑,稻盛和夫也在不同的书中阐述过以上思想,并指出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北京芳草小学已退休的穆书记建了一个微信群,带领群里的伙伴每天做镜子练习,每天诵读自我肯定话语,坚持一年多后,健康和梦想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也坚信“思想的因就是行为的果”这个哲理,这个观念是有科学基础的,心理学上叫自我暗示。但我就是没有去实践。
我的工作和生活在别人眼里是成功的,但成长目标也在不断提高和多元,生活、工作、个人成长的矛盾不断碰撞,产生失衡,身心持续处于自责、焦虑、愧疚的状态中,形神俱疲。
内心在呼唤:我需要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
不是时间不够用,不是事情太多,而是心乱了。改变这一切首先需要一种宁静和谐的思想状态。
今天早上进行尝试,感觉美妙极了。
1.随遇而安,摆脱限制性理念。
一觉醒来,才凌晨4点。掐指一算,从昨天晚上11点睡觉到现在才5个小时,“睡眠时间肯定不足,我应该再睡一会儿“”。想到这,闭上眼睛想接着睡,谁知躺了半个小时,用了各种的办法怎么也睡不着。看看表4:37。这时我想起一个关于睡眠的报道,科学家所倡导的每天睡眠8小时因人而异,不是绝对的。有很多例子证明:有的人睡眠时间确实很短,有个科学家每天睡三四个小时,依然活到80多岁。也许我现在的身体状况,睡眠时间已经够了,再躺无益,索性起床。
3.一心无二用,专心做好每一件事。
本来想先看会儿书,再做早饭。后来一想,厨房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如果不把那些事情处理掉,看书也看不进去,就起身到厨房。
厨房桌子上满满的都是东西,昨天蒸馒头炖肉有点晚,挺热没放冰箱。就先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好放到冰箱里,后就准备早餐和孩子上班要带的午餐,6:30我就吃过早饭, 所有厨房工作全部完毕,包括卫生。
以前做饭时会听一些音频内容,后来发现那样不但收获很小,效率低,而且脑子累,还会因为缺少思考的时间,耽误一天的工作安排。所以今天早上厨房时间是安静,我静静地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做,不慌不忙。一心无二用,专心做好每一件事,给大脑思考的空间,不要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也是治愈焦虑的策略。
3.清理大脑内存,一件事情做好再做下一件事情,让思想先安定。
准备完成每天的微习惯以后再工作:5个深呼吸、朗读10分钟、学一个简笔画、写日更。
到阳台做了几个深呼吸,浇浇花,然后到客厅。孩子还没有起床,我想在客厅做这些事情,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一个影响。
实木餐桌很大,靠着窗户摆放。一半儿铺着桌布用来就餐,另一半安排的就是用来学习的,但一直没用,放着一些杂物,还有一层浮灰。我把桌子收拾好,顺便把桌子、茶几、电视柜,空调都擦了一遍;把茶几上,沙发上,桌子上地垫上,所有的书都收拾在一起,整齐地摆在茶几上;把鱼饲料弄碎,喂鱼,其余的放在小碟儿里;刷洗一个漂亮的小盒,放桌子上的小杂物;天气转凉,空调用不着了,顺手把空调遥控器的电池取出来(去年忘取电池,液体流出把里面弄锈了),放在空调上面,并找来一块布,把空调盖上。
做完这些事情是7:15,虽然耗时,但也是家庭生活不可避免的杂事。
孩子已经在吃早餐。看着干净整洁的客厅,再也没有什么杂事要做了,内心很平静,坐下来画简笔画,边画边和孩子聊天。而以前就是直接在杂物堆里开始,看起来好像时间利用率很高,实则因为逃避或延后,老惦记要做这些事,内心烦躁。
大脑的内存清理了,内心平静,和孩子聊天时也心平气和。
4.现在就开始,其实,有限的时间利用好可以做很多事。
接下来开始朗读《生命的重建》,我第1次尝试用定时器,竟然惊奇地发现10分钟能读整整三页。我真的不知道10分钟能读这么多东西,想想平时看看手机的资讯,刷刷公众号,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还焦虑时间不够用。其实,有限的时间利用好可以做很多事。
准备日更的时候已经8点了。不停地忙活了好几个小时,好像没做什么,但看着整洁的客厅和厨房,想到又坚持了几个微习惯,内心既喜悦又平静,根本没有以前的焦虑。
内心平静、摆脱焦虑的核心办法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好再做另一件事情,不管这些事情多么琐碎微不足道,或者看起来多么耗时。如果选择不做一直占着大脑内存,既影响效率也影响心情。
宁静和谐的生活首先来源于宁静和谐的内心。没有任何人,任何环境、任何事物超越我们自己的力量,如果你认为有,那都是借口。
今天的早晨既平静又美好,而且不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