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想成为别人很多原因因为自卑
自卑就是一种自我的价值判断,我常常觉得自己现在的样子的很丑,忽然长了一颗痘,或者身材不够好就不想出门见人了,这种就是想要摆脱的无力感,想成为“别人”,阿德勒说,没有人会在意您的样子或者身材是怎么样的,人生不是你和他人的比较,而是你自己和自己的比赛,我们常常会很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都是希望自己是完美的,这样你就会丢失你做自己的勇气,活在了别人的世界中,我们只看到眼前的胜负就会很容易走错路,无所以接受现阶段的自己,树立“被鼓励的勇气”
人生的三大功课有交友,工作以及爱
我们想要获得自由,就不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区分开“这是谁的功课”,为什么正面管教不表扬不惩罚,因为这样会令到孩子为了得到别人的表扬而做某件事,
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论你是别人的选择,我们做到分离课题,不要把别人的眼光当成自己的课题,这样活得太累了。不要干涉对方的思想,不畏惧被人讨厌的勇气勇往直前。作者认为自由就是被讨厌,幸福勇气包括被讨厌的勇气。
那么怎么做到孩子的分离功课呢?
检验标准就是”某种选择带啦最终结果谁来承担“”
把如说孩子不愿意学习,首先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建立自信然后再知道这是孩子的课题
把马儿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马儿喝水
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就会想逃避所有困难
很容易造成的误解羁绊就是我为了你做了这些 所以应该你给予我回报,这样就是变相强逼
总结育儿法则:
1.课题分离,你就是你,孩子就是孩子,做到不奖励,不批评,都是独立的个体
2.接受差异,建立平等的关系,“谢谢”
如果你只是为了得到奖励别人才生活 ,
阿德勒强调我们每个人都是分别的个体
人际关系
1.自我接纳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方向做,自我接纳不等于自我肯定,自我肯定容易岛主情绪膨胀,做不到也说做到)
2.他人信赖
无条件的信任,信赖的反义词就是怀疑,当你怀疑一个人的时候对方也能感受到你的不信任,试问这样别人怎样和你建立深厚的链接
3.他人贡献
为他人做出自己的价值,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就算别人不合作也与你无关,因为这个是别人的课题。
分离课题是入口,终点就是共同体,也是阿德勒最大争议的一点
归属感来自积极参与共同体,(正面面对人生课题,不逃避工作,交友爱等问题)
不要问这个人能带我我什么?我能带给这个人什么?
最后
去感知幸福的瞬间,不要去纠结过去,也不要为未来而感到焦虑
如果说出生是起点,死去是终点,我们最高效的一件事就是快点死去,这样是不对的
我们要活在当下,建立和人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