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儿,桑葚儿,便宜了,十元两筐……”农贸市场门口的小货车上的喇叭不停地叫着。
我循着声音望去,见到这紫色水灵的桑葚儿,价钱也真算便宜,我便买了十元钱的,准备拿回家用白酒、冰糖泡起,待入冬后再喝。
在农村桑葚儿不是什么稀罕物。
小时候,家乡的土边,田坎都有栽,春末初夏的中午,站在树萌下,看着桑树的树枝上,嫩绿叶子被太阳晒着反出的光,一闪一闪的显得特别好看。
那树龄大一点的桑树,树枝上都挂满了几种颜色的桑葚儿,白色的较嫩一般不摘,红色的酸甜,只有乌黑色的特别甜,我小时候像个男孩子,最爱在中午,趁大人们收工了,悄悄地爬上大树的树梢上,慢慢地吃,算着大人们快出工了,我又悄悄地溜下树,打着饱嗝,哼着小曲回家了。
现在想来,真有点像《西游记》里孙猴子吃蟠挑的潇洒。
桑树下最是好玩,那时小伙伴们把桑树下当游戏场。星期天,一棵大桑树,一定有一群孩子,树下,树上,叽叽喳喳地为了摘桑果吵个不停。
要想富,栽桑,养蚕是出路,这是八十年代被,我们家乡太乙镇的口号。那时候我们镇桑树栽的多,养蚕在县里,一般都是名列前三名的。我妈是蚕桑技术员,她更是被村里人尊为养蚕的能手,我们家在村里也从未退出过前三名。因为我妈养蚕忙,摘桑叶自然是我,吃桑甚儿也是顺便的事。
我妈不但是养蚕能手,对桑树也很有研究,桑枝的每一个芽苞的成活率,她都能计算得出。她对桑树有一种特殊感情,从桑苗培育出芽、栽活成熟后、用公社发下的优良品种枝条再次嫁接,到每年晚秋后,下枝条的活她都没落下。经她手嫁接手的桑树,不但桑叶大张,桑甚儿也大颗汁多。
母亲没念过书,但记性很好,凡是与桑树有关的知识,她记得很清楚。什么桑葚儿可以泡酒呀,桑根白皮可以接骨,桑枝可治跌打损伤,桑叶不仅可以养蚕,还可以入药。这些要是我用笔墨来一一写下,得记成好厚的一本书。
桑葚儿书名叫桑葚,听爷爷说过,古时候皇帝都拿它当补品。在民间更是被尊为“圣果”。
现代研究证实,桑葚中确实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白藜芦醇、花青素等成份,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
一颗小小的桑葚儿竟有如此能耐,桑树也全身都是宝。然而,时运不济时,它也有沦落到被贱卖的时候。
从小车上买回家的桑葚儿,我不知它来自哪里,更不知,它是不是像老家那样,从老树上一颗一颗由红变成乌黑后才采摘下来的。只知道,它价钱不贵,经济实惠,乌黑发亮,酸甜多汁,新鲜爽口。
期待用它泡出的桑葚酒的香醇味,更期待入冬后喝了它能有提高免疫能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