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我听到最多的一个声音困扰就是“口音太重怎么办”这个问题。
这让我想起我看过的一个笑话:
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做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
(翻译:同志们,乡亲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县长讲完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
(翻译:现在请县长讲话!)
主持人:“哪些单位到了?”
于是参会者一个个自报家门:
“我是公阎猪(公安局)”
“我叫肉猪(教育局)”
“我有点猪(邮电局)”
“我是典型猪(电信局)”
在看的时候,会不会想起你遇到过的口音重的人呢?
可能有朋友还没有意识到口音重有影响,但已经有很多朋友意识到了跟我开始吐槽:
说打游戏开黑的时候,根本听不懂队友讲什么;
某次出差或接待外地领导客户时候,沟通起特别吃力,很尴尬;
去参加同学聚会,一张嘴就暴露了你的格局 “你这几年一定都在老家发展吧”
有大学生去到外地上学,同寝室因为口音而被嘲笑被孤立了
有位妈妈给去参加家长会,被小孩因说话问题嫌弃了
....
诸多案例太多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今天喵酱的重点是:如何解决这个口音重的问题呢?
↓↓↓
第一步一定要找到“病因”。感冒了喝“脚气灵”可没有用
“是什么导致的口音”?口音其实就是收到地方方言和平时说话习惯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说话“腔调”,它让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是有别于标准的普通话的。
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母、韵母、声调几个部分。有些朋友口音重是因为声韵母发音不标准造成的,比如我之前有位同事是就常常把“天”空发成“tie”空,把所有的“an”发成了类似“ê”的发音,形成了口音。
还有很多朋友就是因为声调不准造成的,比如一部分辽宁的朋友说话句末字音是往下掉的,一部分湖南地区的朋友,句末却喜欢高高扬起来。但实际上,对汉语普通话来说,一般每个字对应的读音其声调是固定的(变调也是规定了的,不会随地区不同忽高忽低),如果你在表达的时候,不是按照规定的声调来,那么你就会呈现出类似唱歌“跑调”的感觉,给人口音重的感受啦。
可能有朋友知道声调,但没有明确声调的概念,那喵酱我还是啰嗦一句,再说一下: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简单来说,就是连续的音高走向变化就是声调。
比如咱们唱歌的时候,是有高有低吧,常常会有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变化吧,声调也就是这样的变化。
声乐中有do、re、mi、fa、sol...12345等来表示不同音高,我们的声调也可以用具体数值来学习。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五度标记法”。它用坐标轴的形式来表达声调,竖坐标表示音高变化,横坐标表示发音长短。
图片来源于:播音实用教程(一)
大家先看竖坐标,有5个数字,从1-5 音高是慢慢增高的,5最高,1最高。我们把表示音高的数值叫做“调值”。但是这里的音高是相对音高,不是声乐的绝对音高。毕竟每个人习惯音调高低是不一样的,女人和小孩儿的声调音高要比成年男子高一些,另外,人在紧张激动时,声带会控制得紧一些,声调音高也会比正常情况下高一些。
可能有朋友还是有点懵,没事喵酱我来举个栗子:
比如“天”是几声?一声?是的,那这个一声还有一个名字叫“阴平”,请你在图上照到阴平这条线段,它开头结束的音高是?开头是5结束是5,像一条直线对吧,所以“天”是55度。
你在读的时候需要读的又高又平。读的时候可以拿出手指,在空中比划一条直线提醒自己。
那么词组“天空”就是55 55 ,“天”和“空”是一样高的,大家不要读的一个高一个低,要控制好的哦。
如果你看懂了刚才的案例,那么接下来就更轻松啦。下面的内容请你像乘法口诀一样牢牢记住,看到一个字就能立马反应出来:
“妈(mā) ” 一声 = 阴平 = 55
“麻(má) ” 二声 = 阳平 = 35
“马(mǎ) ” 三声 = 上声 = 214
“骂(mà) ” 四声 = 去声 = 51
如果觉得自己已经记住的话,那喵酱和你玩一个小游戏:我说字请你告诉我它的调值是多少,直接说数字就好。那么久开始咯:
“帮”“嫉”“六”“匪”“蝉”“测”“烂”“奖”“趴”
大家在说完数字之后,可以用手在空中比划它的音高走向再来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