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4期“勤”专题活动。
在过去农业经济时代,作为社会主力的农民,分得或者租得一亩三分地,只要踏踏实实勤劳种地,精心打理,秋天就会获得丰收。如果几代人不断地勤奋种地,也许家境会越来越好,有希望成为富农。
除了勤劳种地之外,勤劳读书,十年寒窗苦读,也许终其一生可以成为一个秀才,也算光耀门楣,踏入士农工商中的士阶级了。
除了上面两个途径,剩下的便都是拼爹了,王侯将相还真有种。因此从古代一直流传有勤劳的佳话和美德,人们常常挂一副天道酬勤的书法来勉励自己。勤劳一度成为了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些年,这种勤劳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以前被人们奉为座右铭的名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今已经变成了吃得苦中苦,还会吃更多苦。
首先是读书方面。中学时代,有个同学读书很勤奋,每天最早来,晚上最晚回,课间还不忘做题做笔记,学习也颇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但是她的成绩却并不理想。后来这种很努力但成绩不好的,被称为书呆子死读书,这并不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可见只是勤奋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后来进入社会,我开始认识到,一个人最终学习上的造诣,上限看天赋,下限则完全靠家庭和教育。许多学生并不是天赋低人一等,而仅仅是出生在教育不发达地区,从小到大接收到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基础不牢,资源不足,哪怕是同样程度的勤奋和努力,也远远竞争不过名校学子。天道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酬勤,属于是在限定的区间争取一点点的上浮。
其次是工作方面。我在毕业后由于专业不对口,于是在工作的前几年兢兢业业,也不排斥加班,甚至曾经在简历上写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在工作上勤奋,也混得一个基层管理岗位。我对毕业生建议也是多学多做,但这些话我可不敢在网上发布谈论,因为实在是会被许多年轻人排斥。后来新进的99年,00后的同事,往往不再寻求通过勤奋努力来做好工作寻求晋升。他们太门儿清了,对资本家的嘴脸,对工作的本质都太了解了。他们会先跟你谈劳动法,这自然是无法谈下去的。如今的我也能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天道酬勤在工作上不过是成为公司或上司的忠诚狗腿子,但是一旦公司效益不好,该裁员的时候,往往是最冷酷无情的。在职场,最勤奋的人做最多的事情最累,而最灵活的人往往轻松升职加薪,勤奋已经被现在的年轻人看轻了。
在整个人生层面上,勤能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一个人非常勤劳,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放在补拙之上,他忽视了家庭忽视了个人需求,成为了不拙的螺丝钉。但是螺丝钉最终还是螺丝钉,它不能成为一个功能丰富的发动机,它也可以被轻易地替换和或丢弃。依靠勤劳所获得的东西很有限,它无法让我们暴富,无法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即便是获得这些有限的东西,最后又会成为新一波的韭菜养料。等到韭菜成熟,就会被楼市股市,被资本家割地干干净净。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方便地接触到前沿思想,人们对自身在整个社会机器中的位置越来越清晰。如果让古代的农民知道土地不应该属于地主,统治者不该有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徭役,如果让农民知道自己的辛苦劳作正在被剥削者挥霍,而他们躺平也不是不可以,我想他们也会和现在的人们作出同样的选择。
最后勤这个字,多少带着一点朴素的硬抗精神,一旦信奉勤,便会把重点放在勤上面,而忽视变通和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