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北京的西四,以及西四北头条。西四北头条与姚家胡同、大兴隆胡同等胡同相交。今天就介绍一下姚家胡同。
姚家胡同,是与西四北头条相交的一条不长的胡同,北起西四北头条,南至阜成门大街。全长184米,均宽4米。明代称姚家小胡同,以姓氏得名,清代改称姚家胡同。2022年,入选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
姚家胡同也好,姚家小胡同也罢,说明这胡同名称数百年没有什么变化,这真是难能可贵。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就看到一篇介绍老胡同的文章,作者感叹这些老胡同,说:“平时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何况是历经千年沧桑的老胡同!置身于老胡同,可感知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气的,一鸟一猫、一犬一蚁都是转世轮回的缘分:它们或许不曾见过唐时轻风宋时雨,但它们一定阅尽大明风光大清月。”
这姚家胡同,以姓氏“姚”命名,但没有查找到更多的资料。比如说,一个姚姓大户住在这胡同内,姓姚名谁?所以,胡同就被称为姚家小胡同、姚家胡同了。
挖掘一下这姚家胡同的历史,发现姚家胡同3号是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故居。
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 日卒于广州。1902年赴日本求学,后因病回国。
陈寅恪的研究范围甚广,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特别是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古代语言学、敦煌学、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史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发表的学术论文近百篇,后经修订分别辑入《寒柳堂集》和《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中。专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1993年4月,《陈寅恪诗集·附唐筼诗存》出版,收集了至今可见的陈寅恪50余年的诗作,并将其夫人唐篔诗收为附录。
陈寅恪故居内有大小三个院子及一个小菜园,平房约十多间,民国初年,陈三立即陈寅恪的父亲决定在北京颐养天年,陈寅恪便租赁下这座院落。
说起陈寅恪,可能不用介绍大家都可知其大名了。而其父亲陈三立,也不是一般人。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咸丰三年(1853年)农历九月二十一出生于江西九江义宁(今江西修水县)泰乡七都竹塅村。光绪年间进士,晚清著名诗人,清末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清末“维新四公子”之一,诗歌创作上以宋诗为师范,尊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陈师道等为师,与维新志士康有为、谭嗣同、杨深秀、吴保初、黄遵宪、范肯堂、陈炽、文廷式、陈衍、梁启超、熊元锷等,因志趣相投,唱和更密。据史料记载,一九三四年陈三立老人从江西庐山移居北平姚家胡同后,曾度过了一段美好惬意的日子:高朋满座,诗词酬唱,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虽是客居他乡却无寄人篱下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