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什么地方是不想去可是有时候偏偏又要去的?我想答案除了学校就是医院了吧。
从25号回家到今天,去了两家医院,住了四天,时间不长,可是看到了很多,也想明白了很多事
(一)
不是你胆子小,你只是心慌而已
第一次在医院过夜,有点小害怕,虽然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些什么,可就是害怕,即使睡不着也不敢睁开眼,甚至是连去开水房打水的勇气都没有。以往,我可能又会说自己是因为胆子小,但是当我独自带着爸妈到龙南做检查的时候,我才明白,那不是胆子小,是心慌。
记得(刘绅宏)硫酸铜给我们讲过这样一道公式:烦恼=能力÷责任
所以,当我以为老爸打电话过来是要一起过来结果却是在寻求我的意见他自己要不要再去一趟医院时,我当时觉得充斥我整个人的是生气无助,现在想来,还是心慌,因为,常识和钱,我都没有,更没有任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知道,生而为人,得很努力才能照顾好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可是我不知道的是,连别人打针都不敢看的自己该如何做,才能像对面如我一般坐着等待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担忧害怕的人一样心理素质那么强大。
(二)
人生本无意义
排队缴费的时候,看到人们一张张疲惫的脸,也许他们平时总是精神抖擞,可能他们平时也会省吃俭用,可是到了医院,脸上的疲惫是真的,掏钱的时候也没有丝毫犹豫。
看法这些心里不知是何滋味,特别是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一个人来到医院,花了好大力气才把自己的钱包拿出来,用颤抖的双手翻了一层又一层才拿出那些自己也不知道存了多久的钱……想起了某些人,顿时很想哭。
等在手术室外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从产房抱出来的小孩,也是第一次看到被推进重症手术室的老人,或许我还没有资格感叹人生,但不管你是中年人老年人,不管你平时多要强还是怎样,从手术室出来其实都一样,都是那么的无力。
所以生命的意义何在?
或许每个人都曾试着去找寻生命的意义,我也不例外,甚至有段时间因为实在没有办法说服自己而闷闷不乐。
生命本无意义的说法,或许曾经看到过这种说法,但真正让我认同的还是马玉炜在南国书香节时讲的,他讲的是苏轼的一生。内容忘得七七八八,但已经完全说服了我去接受这个观点,还有一句:既然生命本无意义,那生活中的有些得失,还会那么重要吗?相反,生活的每一个小波澜都能成为惊喜。也挺好
既然死亡不能控制,既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这个世界,既然这就是人生,本来就没什么意义,所以也就不用去担忧去顾虑思考了,想想如何活就好了。
(三)
原来自己从来就不是个乐观的人,
悲观垫底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态度。
或许,每个“原来”的后面都有一个丰子恺所说的“渐的迷惑”吧。所以才有那么多“某人变了”的感慨以及一些因为无法理解的或者接受的变化而造成的误会
以前,不管遇到什么事,总会跟自己说,一切都会好的。结果往往是失望,失落,可是还是要装作乐观的样子去相信一定会好起来的。
现在,不管遇到什么事,我只会跟自己说,后面还会有更糟的。消极也好,悲观也罢,这种想法至少让我不再抱怨,学会珍惜每个当下
(四)
曾经一度觉得,医院总是充斥着一股让人无法呼吸的味道,甚至是畏惧,抗拒到讳疾忌医。
可后来,去的次数多了,慢慢就习惯了那股味道,虽然总会看到一些让人腿软的情景,然而,在那,有时竟莫名让人心安,最起码,那里有人能给你一个答案,还能给你一个方案,不至于自己一个人胡思乱想。
这,或许就是悲观垫底的生活态度给我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