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910天。
今天分享的绘本是《只是斯坦利》,它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乔恩·艾吉,绘本届的粉丝收割机。《看,书中间有堵墙!》也是他的作品。他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在强手如林的绘本届占山为王呢?
秘诀就是他拥有神奇的脑洞,总是能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作出令孩子惊讶到掉下巴的内容,就比如《只是斯坦利》。孩子看了它脑洞会变得更大,而大人们看了它会陷入反思“哎呀,我真是廉颇老矣,想象力早已落后孩子几万光年了,我要转型成为一个护法,担负起保护孩子想象力的重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读后感呢?我们一起看看绘本《只是斯坦利》。书名里的斯坦利是一条狗,它干了啥事,让人用“只是”“只是”来描述它,因为它大晚上不睡觉,倒腾啊倒腾,搞得他的主人一家也没法睡觉。第一次被斯坦利吵醒之后,家里的男主人出去看情况,他看到斯坦利正对着月亮,嗷嗷地叫唤,于是他返回房间说“只是斯坦利”,“它在冲着月亮叫”。
这个“只是”听起来有点儿荒诞幽默,但其实也意味深长。但是,斯坦利真的像他说的这样小儿科么?
当然不是!作者乔恩·艾吉从这里开始就挖了一个惊天大坑,等着男主人往里跳。乔恩·艾吉挖这个坑想干什么呢?他想说明的是成年人以为自己经验丰富、见多识广,所以就会想当然地把孩子干的事,小家伙们干的事都看成是小儿科。殊不知自己最后可能会被“啪啪打脸”。
果不其然,故事里斯坦利后来,又搞出一大堆的声音,一会儿叮当,一会儿咕嘟咕嘟,反正都是孩子会喜欢的声音,然后男主人每次都出去查看,回来后都是根据他自己眼睛看到的。而不是用心灵感受到的判断说“只是斯坦利”。“他在修油罐呢,他在炖鲶鱼呢”,男主人并没有对斯坦利的折腾产生太多的的好奇心。
这多像我们平时会出现的样子。整天看热搜,对这个世界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但却疏忽了,其实“孩子们”的想象力会创造一个新世界。故事结尾,斯坦利果然不是在修什么油罐,炖什么鲶鱼。它是把主人一家的房子搞成了一口大火箭,直接飞往月球了。而飞往月球到此一游也不是它的终点,它还有另外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想法。
这样一个结尾,可以说是谁看谁着迷,为脑洞着迷,为想象力着迷。那饱览了这样一顿的想象力大餐后,我们难免会感叹“哎呀,要是我有乔恩·艾吉这样的想象力就好了”。
从想象力的培养规律来说,我们现在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想象力胖子,难度确实大。因为想象力作为儿童认知能力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儿童两岁后迅速发展,所以保护、开发想象力的黄金阶段是在幼儿期。那怎么把握这个年龄阶段,做好保护和开发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打击,不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其次,我们要和孩子多阅读,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孩子多猜想。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看到斯坦利好像在炖鲶鱼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来猜猜,斯坦利在做什么。这样一页一页猜下去到结束,其实孩子也就编出了一个属于他的“只是斯坦利的故事”。收获会特别地大。
第三,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就像《只是斯坦利》里面的男主人,虽然对斯坦利折腾来折腾去的行为不以为然,内心吐槽小儿科,但好在他没有出手去干涉。所以最后斯坦利才真的研发出了火箭,登上了月球。
所以想做一个“大护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当他们问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不敷衍不斥责,有时间就和他们一起找答案,没时间就让他们自己鼓捣鼓捣,尽量别因为怕他弄乱房间,怕他弄脏衣服,而阻挠了他的好奇心冒险活动。要知道,衣服可以花钱再买,但是好奇心可没有地方卖呀。
第四,就是鼓励孩子续编故事,比如结合这个绘本,斯坦利现在带着主人一家到了月球,那么接下来他会干点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孩子一起续编,孩子编一段,我们编一段,一起玩一个家庭阅读游戏。
过程中你会发现“哎呀,没想到我的想象力老师,居然是我的孩子”。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感觉很轻松,不是在搞语文作业。其实越轻松人的脑洞才会越大,想象力也就越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