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珍爱生命的人

今天在头条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忘记了。

文中讲述了作者身边一个高二年级女生轻生的悲痛反思,行文感情真挚。

可惜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天使就这样沉寂了。逝者安息,然而留给生者是无限的悲痛。

无独有偶,一个多月前,身边也出现在某中学读书的高二年级女生身上。

血淋淋的事件,值得我们反思。年轻一代的学生们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回想上世纪80,90年代,我读书的年代。全国普遍的物资还很贫乏的时候。学校里根本没有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并不是那时候学校教育有多好,而是那时候的学生相对淳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但局限于所生活的区域。日子苦了一点,可是那时候的精神状态都很好(并不排除那时候也有学生有想不开的事情)。

现在,日子好了,问题却更多了。动不动就出现轻生自杀。或许是因为现在的信息太过发达了,学生跳楼轻生的事件屡见报道。

教育主管部门为遏制恶性事件发生,不遗余力,推动每个学校都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室。然而,我们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抗挫折能力很是脆弱,更有甚者是如前文所说学生跳楼自杀现象屡见不鲜。

我们要追问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是学校没教育好吗?还是家庭没教育好?抑或是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吗?

我想个中的原因都有,且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大部分学校这几年针对这方面的投入已经非常之大,学校也不愿意出事,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轻生的倾向。

当然,很多学校缺乏“生命教育“这一课,更多的是从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对人的生命教育这一块较少涉及。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学生的生命教育这一块加大投入。

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从我自己接触过的学生家长来看,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他们认为一个小孩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该把小孩教育好,而跟家长本身没多大关系。这是一个片面认知的误区。

人的一生,早期的家庭教育非常关键。纵观许多出事的案例,大部分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特别是亲情教育的缺失,很多来自单亲家庭。

家是温暖的港湾。一个小孩如果连家的温暖都感受不到的情况下,势必会产生畸形的心理。从这个角度来看,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就是家庭教育的起点。

曾经有过很多人,一旦出事就把责任推给社会,推给制度。社会也是由一个个个体造组成的。当然,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会被带进校园,这是无可避免的。至于制度,它是相对平等的。当然一些阻碍社会发展的制度会逐渐被迭代淘汰掉。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该多加强生命教育;作为家庭特别是家长要多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给小孩一个温暖的港湾;作为每一个社会个体,要竖立起珍爱生命,人人有责的理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