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相比考高分和上名校,我们更应该做的,其实是把孩子养成一个善良、真诚、有爱心的人。
因为才华只是发动机,人品才是方向盘。
成绩再优秀,人品恶劣也不会被委以重任;履历再光辉,品行不端不会走得长远。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我们对于孩子行为的教养,要按照社会接纳这个孩子行为教养来设置。 所以,我带我两个孩子的时候,有一个前提条件,成绩可以不好,最重要的是要被周围的朋友所接纳,这点特别重要。”
俞敏洪自己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
他从小养成的习惯,就是对别人好。大学四年,他扫地、打水、帮宿舍同学洗衣服,看似是吃亏了。但毕业十年后,当他开始创业时,跟同宿舍的同学一说,他们却都愿意出来帮他。理由很简单:“俞敏洪是好人,是一个不会占别人便宜的人,如果成功了,我们一定能共享成功,如果失败了,那就是大家一起失败,也没事。”所以,俞敏洪一再强调:成为被社会所接纳和大家所学习的人,比上一百个北大还重要。
02
作者乔拉·米卡利在《共情力》一书中写道:
“如果没有共情,我们就无法相互寻求支持、鼓励、温存和爱。”
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的共情力。
很多人说现在孩子冷漠自私,其实是因为他们大多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缺少理解他人,为他们付出的机会。
我们不妨制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亲眼看看不同的世界和生活。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懂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颗树,那么稳定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才是他们的根。
只有根扎得足够牢实,树才会枝繁叶茂。
学校的成绩,不过是其中一片树叶而已。
我们教给孩子的不该只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光明的人格、高贵的品格和胸怀他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