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放牧成了日常,还会是向往的生活吗?丨《春牧场》

绿草如茵,河水清澈,羊儿、马儿安静乖巧地散落着。

幻想一下自己怀抱白嫩嫩的小羊羔,或者骑马奔跑的英姿吧。

好一幅田园风光,好一个岁月静好。

但不是所有牧场都是这样。


有的牧场到处都是牛粪,你得等它们变干,捡回来烧火。

有的牧场取水艰难,水洼里满是杂物。

有的羊、马、牛、骆驼,特别调皮,会生病,还会走丢,你得不分白天黑夜去找。

你得经常转场、迁徙,翻山越岭,跟着季节走。


汉族人李娟,真真切切地加入了一户哈萨克牧民,与他们一起生活。

只是转场搬家这件事,就让人深感艰辛。

他们家出发前几天总是风和日丽,一到上路那天就必下雨,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看看《春牧场》里怎么写搬家路上的寒冷:

开始进山时,雨势转大,有那么一会儿工夫根本就是倾盆直下。不管我穿得多厚也给浇了个湿透,像负了一座山似的浑身沉重。

真冷啊。到了中午,风势越发猛烈,天地间呼呼作响。太阳虽明亮却毫无温度。脸上像被人揍了一顿似的僵硬,表情僵硬,手指僵硬,双肩僵硬,膝盖僵硬,脚踝僵硬。已经连续骑了七八个钟头的马,感觉浑身都脆了,往地上轻轻一磕就会粉身碎骨。

我不说话,眼睛不乱看,脖子不左右乱扭。全部的注意力用来感受冷,一滴一滴地品尝,再一滴一滴地将之融化。

那样的雨啊,那样的冷啊……最现实的痛苦让人一句话也说不出口。除了忍受,只能忍受。


全身湿透、衣服冻得硬邦邦,光是想象就够难受了。

就连坐月子的母亲、不满月的小婴儿,也得跟着一起。裹着婴儿的小被子被雨淋透也没办法。

但是牧民们习以为常,甚至特意为搬家而穿上最好的衣服,光鲜亮丽地出发。

但是李娟不行,一心想着御寒,大件小件的,把自己裹成球,灰头土脸地上路。

等遇到别人,再一对比,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唉,看来生活再艰辛也不能将就着过日子啊……漂漂亮亮、从从容容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不仅是虚荣的事,更是庄重与自信的事。”


这是牧民的真实日常,外人看着就有点儿幻灭。

牧场、草原,不都是诗情画意的。好在牧民自有生活趣味。

物资匮乏,便物尽其用,一个泡泡糖,也能嚼了又嚼——不嚼的时候拿出来贴在指甲盖上、纽扣上、耳钉上。

有就不容易了,管它卫生与否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