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是十二生肖中很有意思的一种动物。他在十二生肖中排在最末,在民间又有人将它奉为“六畜之首”。对于猪的形象,很多人认为它是蠢、懒、笨、脏的代表,《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更是对“猪”这些特征做了很形象的定义。在民谚中也有很多贬义的说法,像“热闹处献母猪,尽丢丑”,“死猪不怕开水烫”等,都是用来猪来侮辱人的俗语。甚至有些地方还有“来猪穷,来狗富,来猫起大包”说法,意思是说别人家的猪进了自己的家门,自家就要遇到霉事,没有好运,会受穷。
但是,人们的生活又离不开猪,甚至还有“无猪不家”的说法。“猪”在汉语文化中是一个后造的形声字,先民们最初用“豕”来指代“猪”这种动物。而“宀”代表屋子,屋子有猪大概是古代人对家的理解吧。
在今天看来,“家”这个字的起源,肯定是和养猪有关联的。而中国的养猪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了。1973年考古人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过一些陶猪,这是证明猪与人类关系密切证据。在汉代一些墓穴中,还发现了很多陶制的泥狗和泥猪,这些泥猪正是汉代人圈养猪的情景再现。
在过去的农村,养猪是曾经农家小户重要的副业,家猪更是农民供给小孩读书的家庭功臣。肥猪拱门更是一户农家富裕自足的象征。富裕的人家,到了过年,就会说杀头猪吧。姑娘出嫁,也会说杀头猪吧。
此时的我们,一遍骂着猪的脏和蠢,也在一遍数落着猪身上浑身的宝。即使看似毫无用的毛发,也可用来制作刷子。而人们对于猪肉的诱惑,更是符合“真香定理”,嘴上说嫌弃猪,当猪肉上桌,肉香如入鼻,内心早就迫不及待的呐喊着“真香”。
猪年生的宝宝被称为金猪宝宝。从这种称谓上来看,我们的祖先将猪列为十二生肖中的一员时,并没给猪扣上太多的污名。那猪为啥进入了十二生肖的行列。曾看过一个民俗学家解释。十二生肖的来历和人们的对时间的理解有关系,古人选十二动物,厮守十二个时辰。根据动物的特性,对应着不同的时辰。比如,排第一的老鼠,属于夜行动物,在子时,也就是夜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活动频繁,因此把它安排第一位。而猪则在夜晚九点到十一点的亥时,鼾声如雷,睡声洪亮,也是长肉最快的时候,因此排在十二时辰的最后。
猪在唐代应该是有受到了至高礼遇吧。据说,在那时中了进士的学子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如果有人日后被皇帝委任将相,就会有人以红笔将名字题写于大雁塔上,被称为朱书题名。也不知道哪个会送礼的文人,从这受到启发,以赠送猪蹄来表达金榜题名的好意。朱与猪同音,蹄于题相谐,送猪蹄的行为在学子之间越传越广,让红烧猪蹄成为读书人最喜欢的一道菜。在今天,还是有人送猪蹄,陕西一些地方结婚前男方的送礼中一定会有一对猪蹄,结婚后女方再将前腿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寓意今后两家会密切来往。
在古代,人们还有猪龙崇拜。在很早的祭祀中,人们就拿整猪用来祭祀。而古代用于祭祀的物品都是圣洁的。考古学家曾从红山文化时代出土的一块用于祭祀用的玉。有人认为是猪,有人认为是龙,最后专家一拍大腿给定名玉猪龙。龙是我们图腾,是古人头脑中想象的动物,他所参照的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动物的变形。所以,古代造出一种像猪的龙就不奇怪了。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古代人们把猪也当做是一种瑞兽,并且常常把它和龙相附会,而玉猪龙正是这种崇拜的体现。古人的想法我们现在只能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去猜测,但是在中国以外却有很多对猪崇拜的国家。例如,在欧洲,许多国家将长着獠牙的野猪比作勇猛的武士,英格兰的国王查理三世将自己的徽章设计成两头猪拱卫的盾牌,苏格兰亚盖公爵的徽章上,猪的头像置于图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