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1、曾国藩的“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真是大智慧,这也十分适合交易员。对过去的事情需要直接放下不再留恋,而对于当下应该是最重视,保持平静心绪不杂乱,最后未来的那部分根本就无法预测,不要担心和迎合。感谢蔡锷大神的整理,湘军大佬们的故事和名言值得多翻翻;
2、再分享减少主观判断,我习惯的方式是给行情分不同属性做好评分体系,然后通过权重加分来对比机会的重要性和性价比,剩下的交给运气就行了。这在《原则》里也看到有同样情况,桥水基金实行一种集体决策算法,给可信的人赋予较高权重以此集体决策。其实这在早年写过的多标准程序化模型里就使用过,按分析工具不同权重分相加,当总分达到某一标准才执行指令。这套逻辑同样可以举一反三的成本个人决策工具,已记录入清单孵化;
3、没有绝对的价值,只有绝对的价值观。先建立起一套信仰,然后才会心安理得,执行起来的阻力最小。这在交易中也体会很深,大家都是通过自己的价值观来交易,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于是就有了不同位置开平仓的人;
4、有一个学习现象,学习过程过了就以为自己懂了,然后就没然后了……看到网友们也都经常自嘲,在分享干货贴的评论下都有意味的打出“点赞,点收藏,感觉自己已经全学会了”,哈哈!这样的现象对比自己的学习准备,发现还是需要反复,那种说一次过就学会的简直是学习技能点满的天才,不模仿也不羡慕。自己就经历过很多次在反复学习中,每次都增加新的收获。在这次007作业已经输出成文;
5、交易的盈亏结果,一部分是由技术策略资金管理搭配承担的,而还有一部分是这之外由运气承担。正由于这样的情况导致了交易员会把本应运气承担的这部分结果放到“技术”的区域里,所以结果就有了太多的不准确和没意义。正确的认识到“运气承担部分”,我觉得这算得上是交易员认知成熟的一部分。那如何区分什么情况是“运气承担部分”呢?执行了正确的动作,剩下的就都是运气承担部分!
6、做交易一定要用到清单计划,写好计划盘中只管盯着执行,不做参考。尽量减少了主观的分析,然后盘后可有依据的给自己进行评估,评判执行效率情况并反馈,是为了更好修正;
7、在初期接触新学习知识,会尝试与原始认知进行融合,造成不前不后的尴尬。于是进行第一次修正,也会因“矫枉过正”而产生过度偏差,后面还需要像“钟摆”一样的反复修正,最终才会达到“钟摆静止”(学习收获)点。这个过程是目前经历的多次学习过程,我很有耐心对待它们的反复偏离直到最终进入合适区间;
【不足】
1、有个清单学习任务被延期,评估主要原因是因为安排过满导致个人休息时间不够,于是偷懒产生拖延。任务安排合理性与第二点有主要关系;
2、在本周“重要且不紧急”事项集中成长为“重要且紧急”导致各种优先级进行了调整,GTD的回顾阶段做得不够,需要加强这个环节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