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转自本人微信公众号“今生一伴”)

吃饭前,爷爷要喝几盅酒。他先将酒倒入一个能装二两酒的小瓷壶,一般只倒一半,将其坐进装了热水的茶缸,片刻后,酒温,再倒入小酒盅。

喝酒前,爷爷用筷子在酒盅里蘸一蘸,往桌子上点一点。爷爷告诉我,这叫“祭奠祭奠”。我要等到好多年后,才知道他用浓重的山东口音说的,是这两个字。

爷爷嘬酒的时候,会发出“滋滋”的响声。这样的响声,穿越了近五十年,此起彼伏,依然悦耳。嘬完一口后,爷爷捋一下花白的胡子,面带微笑,眼睛半闭,眉宇舒张。

某一天,爷爷在喝酒的时候,不知出于何种考虑,用筷子蘸了一蘸,递到我面前。

我尝了一下,没有被辣哭,反倒觉得有那么一丝丝香甜。

自那之后,我便以小小年纪即能陪爷爷喝酒,享誉全庄。

和爷爷相比,父亲常喝大酒。他尤善急饮,从年轻到年老,从山东到吉林,鲜有敌手,酒名远扬。

尽管酒量奇大,父亲也会醉酒,甚至醉到不省人事。父亲说,他还是最佩服爷爷。他说从没见爷爷醉过。

我陪父亲喝酒的时候,也都是先用筷子在酒盅里蘸一蘸,往桌子上点一点,“祭奠祭奠”。

父亲晚年胃癌复发。他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喝酒。化疗期间,痛苦异常,他想喝顿大酒把自己醉死,一举两得,完美收官。结果一斤半高度白酒,只是让他多睡了几个小时。他睡起来后,在卧室和客厅之间走了很多来回,摔摔打打,懊恼至极。父亲的大酒量害惨了他。

我的酒量远远不如父亲,为此父亲深表遗憾。但我遗传了父亲的酒风。这很要命。酒量不大而又好酒,当然易醉,醉后丑态百出。成家生娃后,“酒鬼”二字,便经常成为“爸爸”、“他爸”的代名词。

历尽各种懊恼、赌咒发誓,撰写了数版“戒酒经”,尤其随着胃溃疡的加重,饮酒次数逐渐减少。不再主动张罗酒局,不会随叫随到。不得已参加酒局,会强令自己控制。我努力像爷爷学习,一杯一杯数,生怕记错。到了既定目标,任谁劝也无动于衷。

众酒友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甚至直接批评我无趣、堕落、不可“酒”喻。

酒局越来越少了。

但是酒瘾难耐。只要胃没有不舒服,就在家抿两口。

每次喝酒,我还是习惯性地先用筷子在酒杯里蘸一蘸,再在桌子上点一点,心里默念:父亲,喝酒;爷爷,喝酒。

想呼儿相陪。儿不愿,说:我才15岁,妈妈说得过了18岁,才能喝酒。

我说,我不到5岁的时候,就陪你太爷喝酒了。

儿说:吹了多少遍了。我才不想喝酒,像你一样,长大后变成一个酒鬼。

女儿渐渐懂我。

她快5岁了。发现我的杯子是空的,会问:爸爸今天怎么不喝酒了?

她喜欢我给她讲绘本故事。

她尤其喜欢我喝完酒之后,给她讲绘本故事。

她大概总结过,不喝酒,讲出的绘本故事就是不带劲儿,即便她妈妈是教语言艺术的老师。

在她眼里,“酒鬼”是个纯粹的褒义词。

她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吃饭前给我倒酒。

一边倒,一边开心地说:爸爸是个大“酒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佟哥一连生了俩闺女,最后去山前村求老中医给开药,给佟嫂调理身体。佟奶奶也到处许愿,烧香拜佛,好不容易求得一个宝贝疙...
    南良大维阅读 665评论 8 13
  • 序✍ 年三十熬年,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它最早缘于民间传说,典故寄予它神秘的色彩,日历赋予...
    山之东西阅读 5,187评论 43 349
  • -1- 早些年爷爷好酒,除去早餐外,一日两回,无酒不欢。 当我还是花骨朵——还不会走路的时候,便成了家里的传奇。喜...
    饭小饱欢乐阅图阅读 524评论 1 14
  • 文哥期间,县里武装部的一辆汽车给村里送来了两个戴眼镜的文化人。 大队书记得到的有关信息是:他俩本来是城里人,但是犯...
    昌平老刘阅读 1,005评论 6 33
  • 爷爷生前爱酒如痴如醉。一日三餐两餐有酒且酒量之大。家里有客来访,更是没酒不成宴席。他的外甥、侄子也大多爱酒,每次来...
    唯进步不辜负阅读 487评论 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