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我们发现,社会上有多如牛毛的“培训大师”,这些大师们貌似能够呼风唤雨、无所不能、风光无限,因此赢得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崇拜,甚至有不少年轻人默默许愿,长大后就要做这样的大师……当然,之于“大师”,年轻人的崇拜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批非常多金的追随者——企业老板、管理者(实际上,社会上的“大师”都是以吸纳付费学员为最终目的的)。但是,慢慢地,我们发现这样的“培训大师”好像越来越少了,至少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很多大红大紫的“大师”,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容易上当了、越来越不好忽悠了。
基于社会背景,很多国内比较成功的企业的第一代创始人普遍学业文化不高。所以,当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时,就很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被这样的培训机构、“大师”忽悠。比如说,过去很多人“公认”的某国学大师(很多老板将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喜欢谈国学),当时请他讲课那是要排很长时间队的,而且出场费堪比明星。然而,有一次,有个人问他知不知道陈寅格,他居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答:“不认识”。作为“国学大师”不知道陈寅格,就好比自称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不知道秦始皇是什么人一样……但是他依然以“国学大师”的身份长期给企业培训、演讲……事实上,我们接触过很多参加过这些“大师”课程的老板、管理者,他们对学习收获的普遍回答就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来不动”(没有工作实际指导意义,全都是一些宏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都属于正确的废话)。
在企业里,管理者会做很多事,而最终的目标无非就是希望提高生产率,当然,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工具有很多。基于实践,我们认为持续不断的学习是提高生产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很多企业也一直致力于构建学习型组织,他们隔三差五的会花重金请一些行业内的“大师”为自己的员工培训,他们也常常给达到公司规定级别的管理者报各种学习班,送他们外出学习……然而,企业却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关于学习,人们总以为要以授课的形式进行——坐在室里,有老师讲,然后自己埋头做笔记……事实上,如果让“被培训者”自己来授课,它常常能够让我们把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做得更出色。据观察发现:当知识工作者与服务工作者教授别人时,他们能够学到最多的东西。让本公司明星销售员在销售会议上讲“我成功的秘诀”,远比请个销售女神徐某某来讲要实在、有效得多;让外科医生在本地医药协会做一次演讲,是提升其绩效的最佳方法;让护士提升绩效的最佳方法则是让她去教自己的同事。
比如,我们曾经讲海底捞,据了解,其内部的很多培训,尤其是新员工入职培训,都是由内部资深员工担任讲师的。包括,我们曾经去到富士康,下班时,我们看到很多人自己拿着小板凳,问他们干吗去?告诉说去听课,当时很疑惑:富士康每天都请这个多人来讲课吗?后来了解了到,富士康有一个制度:鼓励每个人都来开课,讲自己擅长的东西,只要有学员听,就可以一直讲下去,并且讲到一定程度后,富士康会给这个“讲师”按公司内部划级,分为初级讲师、中级讲师、高级讲师等,同时给予一定的补贴。
我们经常说:在信息时代中,每家企业都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然而,同样重要的是,它也要成为一个传授知识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