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谈到了在工作中碰到比较“难搞”的同事,我突然说了一句,“其实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有利益不同造成的冲突。”他觉得很有道理,我也觉得这可能是我潜意识中的一种观念,或者说价值观,所以记下来继续琢磨思考。
其实,同事之所以“难搞”,确实因为利益不同,在工作协作中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与你协作就牺牲了他的利益,而协作带来的收益无法弥补这个损失的利益,理所当然会对协作有抵触。而这种抵触行为从你的角度看来是无法接受的,认为对方只会胡搅蛮缠,对你来讲,他是个“坏人”。同样,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你也是个“坏人”。
02
我岳母最喜欢看抗日剧,东方卫视电影频道是她的最爱,每天从晚上7点开始播放3集,反正我知道五六年的时间,从来没听过。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最常听见她老人家说的就是,“这个人真坏!”,“他是个汉奸、坏蛋。”
这就是我们判断人的常用方式,我们接受的教育给了我们“非黑即白”的判断方式,看到人物总是要先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简化我们思考方式,贴上标签后我们就能够很快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解释和理解。
但是坏处在于,一旦贴上标签之后,我们就很难再公正、客观的认识一个人。坏人做的好事你也会认为别有用心,而好人做的坏事你可能认为一时糊涂,同样的事情我们可能产生不同的认知。这样其实增加了我们与人相处的难度。
我们无法采用合理的方式与“坏人”合作,也失去了双方共赢的机会;而在与好人的合作过程中,盲目的信任会给合作的结果造成不利的影响。
03
在判断别人的好坏或者行为的时候,其实可以从对方的利益出发,找到对方真正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样能够很好的解释对方的行为。如果要与对方合作,就可以首先检查自己的利益和对方的利益是否存在冲突,是否存在共赢,如果存在冲突是否可以规避,这样就可以不再单纯的用“好人”“坏人”的标签来判断与对方合作的可能性了。
是不是存在绝对的坏人呢?只能说绝对坏人的行为与我们其他所有的利益都发生了冲突,他为了保存或者扩张他的利益的时候必须侵占我们其他所有人的利益,站在他的角度可能不会觉得自己是坏人,甚至认为其他所有人都是坏人,站在我们的角度,他就是坏人,虽然我们不一定是好人。
04
就此打住,再说可能会与大部分人的价值观抵触会造成不适了,造成不适也是对别人的利益造成了影响,我就是坏人了。
不管是不是存在绝对的坏人,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的同事、邻居、朋友等等,一般都不会是绝对的坏人,如果你发现他们变坏了,可以研究一下到底你碰到了他们什么利益,别再简单的一句“他是坏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