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们:
每天给你们写信现在成了我的日常生活。为什么我要持续不断写信呢?除了我对孩子们的思念,我的话痨本质属性,我还在信中实现了与大家的交流,这是我在反思生活、记录成长。希望疫情结束万兽归笼的日子早点到来,希望那时的我可以自豪的说:“我没有疫情吓倒,我没有虚度这段日子,我和我的孩子们都有学习、思考和成长。”
今天我收到了我一个亲人的吐槽。在他们家因疫情而宅家的两个多月中,爸爸多次与儿子打架。爸爸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只能回家一两次,往年春节呆一起最多也就半个月。这次因为疫情困守家中两个多月,爸爸也是烦躁不安,教育孩子动不动就拳头上阵。妈妈在旁边有不一样的意见说几句话就被怼:"管不了了,不管了。"如果我们聊起这个事情,我都可以想象年轻的爸爸会振振有词:“不打不成材!”让我抱抱这个心力交瘁的妈妈吧!为母不易,生活不易!我懂你的不容易!
为什么要打孩子?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更科学的方法把孩子教好,所以我们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甚至很多人会在这简单粗暴的方式中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不如意。骂人打人一时爽,骂完打完内心空荡荡。可能年轻的爸爸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没有去专门思考过如何跟自己最爱的儿子相处。长时间没有和孩子相处,弄不清楚孩子的喜好,猜不透孩子的心思。一旦孩子的表现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就不能接受。孩子多几次这样的表现,爸爸就抓狂了,内心的负面情绪一旦爆发就控制不了。爸爸光顾着发泄自己的情绪吓坏了身边的人。
我把我前面写的几封信发给了上文中的爸爸和妈妈。妈妈看了深有感触,但爸爸忙着看新闻,也许根本就没有打开。我写信时提及这件事,一点都不是想在背后批评别人的教育方式,我是想说这就是我每天喋喋不休的原因。(很抱歉把家庭的私事分享出来,也许我的描述不够准确,所以我没有具体说谁家的事情。也向当事人致歉,也许我的描述跟事实有差距。)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需要从头去学习怎么与一个孩子相处,怎么去教育一个孩子。我也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过错误,留下了悔恨才拼命去学习儿童心理的。现实让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不足,给了我学习弥补的机会。在这个学习弥补的过程中,每每有收获我都想与大家分享,因为我觉得这也是大家所急需的。那些失败的经验我也愿意分享,可以让后来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打完架没多久,父子俩就玩起乒乓球来。妈妈感慨:“上一秒是仇人,下一秒是玩伴。”这也许是男人的生长期长而成熟期晚的生理特质造成的。网络上有一篇十分流行的文章《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说的也是同样的情况,建议大家找来看看。我常说一路修行做父母,做家长是我们的人生修行。为人父母者应该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要有主动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我喋喋不休的啰嗦就是希望能唤醒家长们内心的这种意识,在这条修行之路上我们结伴同行,有商量有交流互相扶持一同前进。
父子没有隔夜仇,你对孩子的爱,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犯的错都是我们人生宝贵的经验。一个爱孩子的家长,哪怕打过孩子,孩子都会仍然爱你。这种不计较是天生的。
每晚睡觉前我会跟女儿说:"宝贝,妈妈爱你。”她会抱着我的手臂说:"妈妈,我也爱你,永远爱你。"爱是回应,拳头是拳头的回应,拥抱是拥抱的回应。如果家长们有心去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世界一定会更加宁静美丽。
祝:
早日踏上修行之路!
故事老师
20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