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恩博士的《游戏力》到李岩老师的”游戏力“系列课,再到唐歌老师对游戏力的解读,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正如同唐歌老师说游戏力这本书不是一本游戏手册,而是养育态度。
当我们为孩子调皮而生气,高压往往无济于事;
当我们为孩子推人头疼,说教仍然是无用功;
当我们为孩子不愿意吃药而强灌,八成打翻了药;
当我们为孩子不愿意走路,迁就往往变本加厉……
而科恩博士的《游戏力》就是我们养育之路的水笼头,可以帮助我们蓄满孩子的爱之杯,轻松化解百般烦恼,让我们育儿有方。
游戏力的秘诀就是联结和力量!
联结给予孩子安全感,可以让她们勇敢的去探索。
记得瑶瑶刚会走路,每次总喜欢走出去一小段,马上又折返到我的怀里。如此反复,乐此不疲。后来我才明白,其实她是在探索安全距离,她还不懂看不到妈妈不代表妈妈消失。
如同蓄水的杯子,当她的爱之杯充盈,她会走出去自如探索。当她的爱之杯洒出来,她就会马上返回蓄水。
为何有的孩子很黏人,其实就是孩子的爱之杯空了,需要照料者蓄水。假如这时候我们想要孩子勇敢,把孩子强推出去,只会让孩子得不到续杯,更缺乏安全感,亲子纽带也会断裂,也会拒绝和我们联结。而游戏力就是最好的良药!
当孩子在外面探索遇到困难,比如摔跤、被推打,爱之杯就会洒出来甚至放空,这时候我们的拥抱、积极的回应都是给孩子蓄水。
当孩子的爱之杯蓄满时,就是孩子安全感充盈时候,孩子也会勇敢的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这时候亲子纽带也会更联结。
大部分的亲子问题的症结其实都是联结出现断裂。当亲子纽带断裂时候,孩子会淘气,发脾气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希望我们蓄满她们的爱之杯。而当我们不懂孩子,说教,打骂,指责,只会逐渐放空孩子的爱之杯,让亲子关系更疏远,孩子更叛逆。
当然了,联结不是要求我们时刻陪伴,毕竟家庭不是全部。当我们因事需要离开,明确告诉孩子要出去几天。回来时候,可能孩子会对你比较陌生,很正常。因为虽然孩子知道你只是出去几天,但她们都是短暂记忆,在一天天期待中长久得不到续杯,孩子就会拒绝和你的联结。
联结也是一个不断断裂,不断重建的过程。
这时候,观察孩子,在合适的时刻用游戏打开和孩子联结纽带,蓄满孩子的爱之杯。孩子就会重新和你建立了联结,你们的亲子关系也会更上一层楼。
力量赋予孩子自信,勇敢得去探索
孩子从出生的不会说不会爬不会走到爬出去、走出去,再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力量赋予她们自信和勇气去迈出第一步。
婴儿时父母的积极回应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不断给孩子爱之杯蓄水。孩子也从父母的肯定和回应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自我认同,赋予自己探索的力量。
当孩子3岁时,开始有了寻找同伴的社交渴望,同龄人的排斥和挤压也会让孩子丧失探索的勇气和自信。而游戏就可以点石成金,帮助孩子释放情绪,绽放自我,蓄满孩子的爱之杯。
书中柯恩博士讲到自己参加一次舞会,正好碰见一位妈妈训斥儿子”是你说想来跳舞的,来了你有不跳舞……”科恩博士走上前模仿男孩双手抱胸的姿势:“咦,你发明了新式跳法吧?”孩子笑了,妈妈瞬间明白了科恩博士,也模仿孩子的姿势……一场说教就在游戏中轻松化解。
你看,游戏是不是很简单?但是真的需要演练和实践,才让游戏融入生活。
我也想起上次带瑶瑶去游乐场,她嚷着要钓鱼,刚付款完玩了2分钟,隔壁小朋友不玩走了。她也不要玩,我生气的拦住了她,强迫她玩完。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我是旁观者,可能就会意识到问题,和孩子一起玩起来或者理解孩子想和同龄人玩的渴望。可当时我想的是自己的钱不能白付,强迫孩子玩完。所以我就成了说教者,让孩子讨厌钓鱼,做父母还需要修炼。
科恩博士在书中给我们讲了大量的游戏,非常值得我们不会游戏的父母一听,一学。
比如角色扮演类游戏,过家家,遥控器,斗牛,寻宝……让孩子在游戏中释放情绪,释放自我。
虽然游戏只是虚拟,不是真实的世界,许多人也怀疑游戏会误导孩子。
其实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不论是白雪公主还是大灰狼故事,在他们的眼中都是真实的世界。
当孩子在外面的世界探索遇到困难挫折时,游戏就可以为孩子打开一扇天窗,看到璀璨夜空,用笑声化解她们的烦恼和不快,帮助孩子整合记忆,让隐性记忆外显化,逐步愈合孩子心中的创伤。
当然了游戏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游戏的人生也是枯燥的。游戏可以让我们轻松进入孩子的世界,读懂孩子。
孩子想要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照顾者的陪伴。陪伴不是陪着,而是心在身在。
游戏也不是复杂才好玩,对孩子而言,游戏很简单!
即使我们陪着孩子大笑,对孩子而言就是天大的幸福。
我们模仿孩子的动作,也是游戏,也是和孩子的联结的纽带。
最近瑶瑶特别喜欢和我玩的游戏,就是她自己做一个动作,说妈妈你也这样。循环往复,她做动作我模仿,我做她模仿,瑶瑶就乐不可支。不论是吃饭时候,或者公园,或者路上都可以玩起来。
而我相信游戏释放得不仅仅是孩子的情绪,也是我们的焦虑和压力。
作为照顾者,最重要的是我们放下父母的说教,进入孩子的世界,假装你也是孩子,游戏就是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