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埋头拉车”,是个努力的过程,“抬头看路”就是一个方法问题。常常鼓励学生要努力学习,讲究方法,最近深感,急待改进的原来是我自己。
先生外出学习回来,问我知道“嗑瓜子效应”不,想不出所以然,在他的反复诱导下,终有所悟:应该是每次付出一点点努力(磕开瓜子壳),就会收获一点奖励(一个瓜子仁),你让一个人去吃剥好的瓜子仁可能他吃不了多久就会腻掉了,可是嗑瓜子就是一个有吸引力和持续性的小活动,因为做的努力即刻会有回馈,所以就会在引诱中一直不停的磕下去,直到眼前的瓜子吃完为止。
瓜子做为“国民第一零食”,磕瓜子是一种量少次多的进食行为,可以随时停下来,也可以随时捡起来继续嗑,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必备,来了客人,先沏上茶水,端上瓜子,交谈过程中如果跟不上话或谈话者不在一个频道上了,主、客都会随手拿起瓜子应急,这样就为这个活动继续进行下去提供了足够时间。
为啥那么多人对吃瓜子乐此不疲呢?我想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因为它的确是美食,市场上多种多样的瓜子品种,被熟知人们味蕾的大师们烹饪成各种美味,颗颗品尝,的确是种享受。嗑瓜子这种行为很简单,每次付出点点努力,就会收获一点奖励。这个过程由生疏到熟练,不需要吃苦受累,熟练之后能保证磕的速度和质量,吃者越吃信心越足。再者,每磕开一颗瓜子人们马上就会享受一粒瓜子仁,直到眼前的残渣堆积得小山似的,吃者定会心满意足,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细细品味吃瓜子的过程,既可以收获愉悦感、成就感还可以增强自信心,何乐而不为呢?看来这“磕瓜子效应”中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首先,面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学会分割,降低知识难度,甚至把知识碎片化。最迈数学组开展的后进生例题比赛、英语组开展的背单词比赛都体现了这一点。我们语文组一学期来坚持做的阅读活动,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点滴时间进行阅读,做读书笔记,把点滴感受进行记录,不正是知识碎片化积累的诠释吗?
第二,对每个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无论大小,只要可激励的地方,及时激励,如七年级各班执行得很好的加分制,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感受到自已存在的价值感、成熟感,进而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第三,让学生展示他的学习成就。嗑瓜子的成就是面前小小的瓜子仁,学习中点点滴滴的收获都是他付出努力之后的成就。
仔细反思,我的课堂还存在很多不足,从今天起,我会先认真做好如下两点。首先,不吝啬赞美,赞美有时会像春风一样温暖,有时会像酷暑中清凉的甘露一样沁人心脾,有时像曙光一样催人奋进……总之,让付出者有成就感,进而带来意想不到的能量源。其次, 不贪工,不贪、不占。布置大量的作业,想让学生一口吃个胖子,结果适得其反。认真感悟磕瓜子效应,力争让我的每节课学生都有吸引力、能够持续完成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