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而活?这是许多人穷尽一生所想要参悟的一个问题。而《活着》的作者余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主人公“我”以收集民间歌谣的身份,在田间倾听一个老农对他的过往生活的平淡叙述。那个老农的名字叫福贵,曾经也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却因好赌把家产输得个精光。身边的家人也一个接着一个的死去,最后只留他与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他们只是平静得活下去,而不管死亡什么时候会降临。看完之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类站在命运的的巨轮前的渺小,以及那种看着身边的人接连死去的痛苦与无能为力的苍白无力之感。 福贵后来对死亡的超然的态度,是在经历过拥有的东西被一次次无情地夺走,安然的生活被一次次粗暴地打断,仅有的温情被一次次残忍地撕碎后的一份平淡。就像狂风暴雨后的那一份平静,天色,渐渐地亮了起来;心胸,渐渐开阔了起来··· ···那种极致的乐观,似是想要告诉我们,好好活,好好活。 作者笔下的语言平淡而朴实,就像福贵的人生态度一般。但这样的语言更显压抑、更让人揪心。作者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硬生生地揭露在读者面前,引人深思,从而有所感悟。 福贵命运坎坷,一辈子颠沛流离,却依然选择活着。反观现代,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如今的自杀的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少年,就算有知识、有文化,但没有生命的支撑,一切都是空头支票。为此,国家、社会、单位等都应当做到正确的思想引导,青少年个体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一切的基础,就是活着。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变得好了,想的东西自然就多了,整天患得患失。其实过好每一天,活出自己,活得精彩就够了。活着就应该好好活着,珍惜生活,就算物质丰富,不好好活,也不过是一具有温度的尸体罢了。 活着,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我想,这个活着本身,就是回答为什么活着的原因,即让自己的生命放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