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早期在短篇小说集《萤》中有那么个故事,叫做《烧仓房》。和他的早期作品一样,都是看起来有头无尾的离奇故事。
因为《萤》中的故事大多都是这种风格,这篇小说也就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但是韩国导演将这部小说改编成了电影《燃烧》,着实令人惊艳。但是因为节奏太慢,以及内涵比较隐晦很多人表示没有完全看懂。在此,我就为各位讲讲自己的见解。
《燃烧》以一种完全生活化的场景切入,男主钟秀是一个有些自卑又懦弱的普通人,在另一方面讲,他是个生活上的输家。有一天,他遇到了同样是生活输家的女主海美。
海美一下子认出了曾是邻居的钟秀,拉着他一起喝酒,向他表演哑剧。在这里,哑剧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海美所表现的哑剧和原著中一样,名为吃橘子。就是假装旁边有个橘子,一点点的剥开,然后塞进嘴里进行咀嚼。海美对钟秀说,吃橘子的要领只需要忘掉这里没有橘子,真正重要的是你要渴望吃橘子,会真的觉得好吃。
这句话其实也是整个电影的主题,电影用一种亦真亦幻的方式,隐晦的分为表主题和里主题。表主题无外乎是人性与社会,这两个韩国电影中常见的主题。里主题则是隐藏在这其中的根源,也就是现实即是虚幻,欲望即是存在。在整个电影中有很多看似互相矛盾的地方,其实都在阐述着里主题。
钟秀跟着海美回家这一幕就有很多的伏笔。这些伏笔也都和里主题密切相关。
首先是猫。
海美拜托钟秀帮她喂猫,因为她要去非洲旅行。海美跟他说,她家的猫叫锅炉,很怕人,有陌生人一定不会出来。钟秀怀疑海美并没有猫,海美却说不会让他每天都来喂不存在的事物。
但是在钟秀每天喂猫的时候,却从来没有见到过锅炉。唯一能够证明锅炉存在的只是空猫盆和猫屎。之后海美消失,钟秀去找她的邻居问的时候,邻居说我们这里不允许养猫的,根本没有猫。
在帮本找猫的时候,他小心的叫那只从不亲近人的猫锅炉,那只猫就靠近了他。这让钟秀对本的怀疑更深了。但是在之前本的家中,那只猫出现的时候并不怕人,和锅盔看到陌生人一定不会出来的设定完全相反。
所以,究竟海美家有没有一只叫锅盔的猫呢?本的猫是不是海美的猫?这些都是没有进行直接解释。
然后是光。
海美说自家窗户向北,每天只有对面塔反射的光才能进来,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这个阳光,阳光对于她很难得。而在钟秀和海美在做爱时,钟秀看到了那一瞬而过的阳光。在这里,阳光可以解读为两个人都是彼此生命中的一道光芒。
但是之后钟秀每天都来海美家,没事的时候就对着塔撸一发。在他的角度看塔,会发现塔上反光部位和角度根本不会将光投到屋里。
因此钟秀所见的光是真实还是想象的?海美生命中是否出现过光?这些也都没有明确答案。
之后是海美和钟秀过去的关系。
海美和钟秀做爱前,她说两个人在中学时基本上没说过话,除了钟秀说她很丑外。在这里透露出的信息是,海美和钟秀曾经并不是好朋友,两个人再相遇只是因为心灵的孤寂,而不是过去的友谊。
换句话说,海美和钟秀都没有什么朋友,两个人都是漂泊在城市中的孤单者。所以在相遇后才会产生共鸣,让过去可以算作只是认识的人结合在一起。
但是海美之后提到,钟秀曾经救过她一命。可钟秀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这件事曾经发生过。
这就与后面钟秀不断去寻找海美到底小时候有没有掉下井的记忆有关系。如果海美掉下去过,那么自己救她一命这个事实就存在。但海美的母亲说她家没有井,钟秀的母亲却说她家有过井。这也是亦真亦假的事实。
最后在做爱时,海美熟练地抽出了床下的柜子拿出了安全套。这个动作似乎在展示海美的生活很开放,她经常带人回家。
之后,海美前往非洲,钟秀搬回了老房子。在这里开始穿插着原著中并没有的,钟秀父亲惹上官司的事件。看似这段故事有些多余,但其实代表着不同时期钟秀对于法律和整个社会的看法。
在最初,钟秀相信法律,相信整个社会。他写请愿书,找律师,想要帮助父亲脱离法律的制裁。因为他的父亲是个好人,只是脾气暴躁了些。
随着他的父亲一次次的上法庭,不被谅解,也不愿意认错。最终法律狠狠地判处了他。钟秀也对整个社会的规则与法律彻底失望,导致他最后的过激行为。
在海美从非洲回来时,带来了个住在江南区的高帅富本。钟秀虽然很吃醋,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怎么也比不上高帅富,只能默默祝福。他不明白各方面都很完美的本为什么会喜欢海美。海美告诉他,因为本觉得她有意思。
关于本,也有许多的伏笔。比如在他们吃肥肠火锅的时候,本说自己从来不哭,也不知道哭是种什么感觉。在这里就为他的反社会人格做了铺垫。
之后本提到了自己为自己祭祀,说明他本身是很在意祭祀这个形式,也为他的动机做了解释。
在本朋友的聚会中,海美不断地说着旅行见闻,本的朋友把她当作笑料,而他装作很有兴趣的听却控制不住的打哈欠。说明本其实并不觉得海美有意思,他所有的举动都是在装样子。
通过这些细节,将一个反社会连环杀人犯用伏笔的方式侧面勾画的淋漓尽致。
在这部电影中,里主题为虚幻与存在。三个主角都在虚幻中寻找着存在的意义。
海美通过旅行的方式,去拜访非洲的大饥饿者,也就是寻找生命意义之人,来寻找自己的意义。她在本朋友面前跳的舞蹈,以及吸完大麻后在阳光下的裸舞都是部落里大饥饿者的舞蹈。她是一个被社会,被家庭所抛弃的人。因为卡债,被家人赶出家门。没有朋友,没有亲近的人,身无分文。她迷茫而又孤独,成为了本心中理想的塑料大棚。
钟秀迷茫于存在的意义,他天真而又善良,想要寻找真正的现实,却被虚幻所迷惑。他相信社会,相信法律,而又因为父亲的判罚对这些完全失望。虽然是个作家,但也没有写出什么作品。他困惑于生活,困惑于存在,只是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
本是个衣食无忧的富二代,不用努力就可以住上上好的房子,开着保时捷。他的内心极度空虚,用祭祀的方式满足自己的空虚,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所谓的祭祀,就是告诉钟秀的塑料大棚。而所谓的塑料大棚其实是像海美那样社会地位低微,被孤立的女人。她们如同被废气在田野上的大棚,没人关心,没人在乎,本身就是在自我毁灭。放一把火,只是加速她们的毁灭。
在《燃烧》中,真正的着火只有三次。第一次是钟秀用打火机点燃了一个废弃的塑料大棚。因为他对本所说的,”我要烧的塑料大棚离你非常近“,这句话非常在意。
钟秀每天都魂不守舍的骑着车寻找着自己家附近的大棚,他甚至觉得本是在暗示他,让他去烧掉塑料大棚。但当大棚上的塑料被点燃的时候,胆小又守法的钟秀还是扑灭了它。
这个时候的钟秀对法律和社会规则依旧抱有希望,并被约束着行为。在父亲被判决后,他彻底的对这些绝望,真正的释放了内心的怒火,进行了彻底的燃烧。
初次外,还有钟秀梦中自己面对着燃烧的塑料大棚片段,这些来自于他对焚烧母亲用品的记忆。证明他的内心其实也充满了渴望。本的出现,点燃了他内心中沉寂的欲望。
燃烧不仅是毁灭,更是新生,像是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对于本而言是祭祀。对于钟秀而言是告别。
第一次钟秀焚烧母亲的用品,是童年和母亲告别。结尾处的燃烧,是他向自己进行告别。
除了这些之外,《燃烧》这部电影还有着对社会的反思。那就是在这个物质与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人的感情该如何依托。海美是因为卡债而被家人所抛弃,钟秀的母亲也是因为卡债而抛弃了他。通过电视新闻,以及路人聊天也可以听到,人们对于卡债的恐慌,以及对现在这个社会金钱至上的不安。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慢节奏电影。也是少数比原著更为精彩的电影。在村上春树的原著中,烧谷仓一方面指代的是连环杀人犯对被社会孤立的女人下手,一方面是指当代人精神世界的空虚。
在《燃烧》这部电影中,导演将主题进行了延展。连环杀手杀人只是表面上的情节,更多亦真亦幻的现实,在看似矛盾中寻找着存在的价值。
只需要忘掉这里没有橘子,真正重要的是你要渴望吃橘子,会真的觉得好吃。
这句听起来很拗口,实际上却与幻觉差不多。
欲望即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