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哲学 “家”相别13.5个月后,终于又聚到了一处。
特意订了间静僻馆子最里面的包房。待服务员将厚重的屋门关闭,也让我们与俗世隔绝,第二届“鹅湖之会”便正式开启了。
Y是忠厚长者(其实年纪比我还轻),虽然对佛教(他一直强调该称为佛学)有很深的研究与信仰,但知道我好毁僧谤道,他就只是给大家添茶上酒,没有过多言语。Z和我平日有许多形而上的交流,观点渐趋一致,他又是个喜欢倾听者,话也不多。所以房间里一时只有W和我在高谈阔论。
W原本和Z性格相近,虽然上学时就以博学著称,却更愿意从别人的话里汲取养分。或许难得遇上同道中人吧,今天忽地变了模样,从苏美尔文明、玛雅文化到金字塔建造中的谜团、三星堆的不解之处,从圣经到山海经、道德经,从脑科学的最新进展到中医、气功,甚至湘西赶尸、农村里的算命,还有我们当初玩过的“碟仙”,他侃侃而谈。
“你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形散而神不散——通篇听下来,有种浓浓的神秘主义意味呀。”
“嗯,越思考越研究,我越怀疑,这世界很可能是被设计过的,人的所谓自由意志恐怕也并不存在。”
“哈哈,这么说来,你不过就是那位设计者的木偶和代言;现在的话,也只是早编好的程序的播放啦?别的不论,单说你提到的月球是中空的、很像超自然力量的产物,让我想起一件类似的往事——当初咱班上甚至比你还博学的那位L曾经很郑重地对我讲,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恰好’相等,使得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人类永远也看不到,这绝不是偶然的,背后肯定有某种神秘力量。当时听得我好长时间不敢对月亮瞥一眼,后来学习了天文学知识才知道,这叫‘潮汐锁定’,宇宙中很普遍的现象。再比如19世纪物理学天空的那两朵乌云,照你的逻辑完全可以指向奇异事件,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出来后一样成了人类可以解释的自然现象。甚至所谓鬼神,我估计就是暗物质、暗能量而已。所以,所谓神秘现象,也许都是科学可以解释,或暂时还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而不必归为一个原初的设计者、造物主。回到月球空心论,其实测测地震波便知,何必故弄玄虚。”
“当然测过。可你知道吗,实际上很多天文发现都被NASA掩盖了,包括三星堆在内不少考古发现政府也是秘而不宣的。因为无法解释。”
“不止神秘主义,你这连阴谋论都出来了。”
“其实很多现象在佛家这里都有很好的阐释,比如……”
“拉倒吧!”,见Y插话,我急忙打断他,“科学没有结论的时候,你们什么话不说;等科学上出了波粒二象性、奇点……,你们的各种经书里就变得早有论及了。这不叫解释,叫附会。”
“的确有人附会”,不像我,W总是一副谦谦君子的从容气度,“但更多时候也是为了让你我这样经历过科学熏陶的人能理解,而借用些科学术语罢了。”
眼见着怎么也争不过他,我只好祭出杀手锏,拿自己的专业说话,“从认知和沟通的角度,你这叫先有结论,然后有意无意地总是选取能够支持你结论的信息,或把任何信息都往你结论的方向解读。”
“倒也未必。否则你怎么想象我这样受过严格理工科训练的人,会对‘地平论’产生兴趣?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门。我总提醒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科学只是其中一途,对任何其他方法都应持开放的态度。”
“难怪上次你提到,两个对立的观点在心中可以共存,这于我简直无法想象。”“交锋”至此,第一次受了触动。以前有位中医大夫说我为人过于计较,其实在处事上我又何尝不是——凡事都想分辨个对错,见不得“异”,怎么也做不到他们三位这样像海绵似的包容和吸纳。
爱因斯坦解释相对论,曾把它比喻为“和美女在一起1小时,会觉得似乎只过了1分钟。”哲学家们坐而论道,从午前至傍晚,仿佛也只是一瞬。我们不得不回归人间了。
出门时一阵风过,顿觉秋意高远。“故都的秋”,今年来得好干脆,一点不拖泥带水。
想起上次相聚时我总结的,什么事探究到最后,不外乎两个命题,一曰人生的意义,二曰人和自然的关系。
现在看,蛮可以合二为一——人生的意义,或许正在于“究天人之际”。其间,如果还能收获些个人的成长,那生命便如同眼前这个季节一样绚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