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字存周,宋国府二老爷,贾母的次子,贾宝玉父亲,林黛玉舅舅。他也是全书中拥有鲜明复杂性格的人物之一。
《红楼梦》对人名有特殊的见解。而政,谐音"正",作者描其性,确实多时现其"正"。但其"正",也终在封建之景下变为其一生悲剧。
贾政有自己封建眼光的迂腐一面。自宝玉出生后,政已为他铺设一条漫长的仕途之路。贾家家惨受抄家时,政生悲却并无怨言并含泪谢恩。这深谙君要臣死而臣不能不做的愚理。这两个细节无不表现他对封建名利无尽想拥有的欲望之极。但贾政也从中侧面表现另一面——对国家和上司的一种愚忠和愚服,毫无反思和反抗的精神,是不折不扣受封建社会"正气"风气影响的"正书呆子"。
虽其平时对朝理政事表现得糊涂,但仍算是个清廉之官。他不贪污纳贿,同流合污,却又没力气管束住身边人奉公执法。对歹徒也不故打击,到其发展状大,断送政的前途。这里则表现出其若有若无,让人感到虚伪的"正气"——封建读书人的隐晦懦弱。
而作为贾府中地位较高的人来说,政在府中的表现是对亲人的孝顺和疼爱。政对贾母,一切活动都顺母意拟办。政得到好玩意,最先让母亲享玩。而对待宝玉则更详细。宝玉以自满对诗,政不得让他收着点;二次宝玉也因一次做错的事而受政的直接打击。可以说政每次都以自己内心情感复杂——望子成龙但严以教养的心态来教育宝玉,也为宝玉好。而这里我们也不奇怪。因为政是封建之人,而封建社会主流思想是尽孝的怀家之情。而当然他也就有封建思想唯一教会他的一种好"正气"——顺家爱亲的忠家怀家的情感。
贾政身上有不同的复杂的但异乎照应映衬的"正气"。可是封建制度的压迫及其地位,不得不让他选择与他儿子不同的思想觉悟——过于柔弱、迂腐,向封建势力妥协。宝玉自己对自由的向往,贾政并不接受也不愿让每个人拥有这向往,只管嘲笑轻视而过。这也只能让他刻板地以自己做书生的资历来生活这早已腐朽的病态社会,麻木地,无奈地并终以悲伤之结束完结了他平庸的一生。我想,他到死甚至以灵魂继以"生存"时,都完全不能真正看透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想法,对皇帝王国如此,对深不见光的贾家如此,对他自己也是如此"天真懵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