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上映于1994年,同一年的还有《 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这个杀手不太冷》、《东邪西毒》、《活着》等优秀电影。因此,有人说,1994年是上帝想看电影的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5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中,《阿甘正传》击败了同年的众多优秀电影,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在现在看来,多少有点政治正确的因素在内。
在豆瓣电影评分和IMDB评分上,肖申克的救赎常年位居榜首。这部影片的特别之处在哪呢?
个人认为,电影讨论的“希望”、“希望”是人类文明中永恒的主题。
无论你是否看过这部电影,你大概率都会对这部电影的海报有印象:
(在影片中最后,主人公安迪在十几年的努力下,挖通了一条暗道。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穿过暗道,然后钻过百米长的下水管道。百米长的下水管道,充满着污秽,象征着安迪蒙受的污名。而最终安迪爬出管道,离开监狱,在大雨中洗涤掉身上的污浊,仿佛重获新生。)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的是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开监狱的故事。不同于一般的监狱片(如《越狱》),本片监狱中帮派冲突描写很少,更多的是写安迪个人与“监狱”的抗争、希望与绝望的斗争。
在有限的时间里,影片刻画了多个有特点的角色。
安迪在监狱里遇到的第一个朋友,黑人老布。老布年轻时犯罪,年老时还在监狱服刑。多年的监狱生活让他“被体制化”,在成功假释出狱后,对监狱外的生活感到无所适从。关于“被体制化”,老布说:“一开始你讨厌它,无时无刻希望离开它。然而,当你适应之后,你再也离不开它”。
监狱里的典狱长,诺顿。他表面是公正法官,手持圣经,义正言辞,背后却忙着贪污犯罪。他利用安迪的银行经验为他做假账,并且在安迪有机会申诉无罪时,将证据“去除”,想让安迪永远为他工作。
影片的主人公,安迪。从高处坠落低谷后仍然相信希望。安迪说:“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抱有最好的希望,但做好最坏的打算”。
安迪始终抱有希望,即使在监狱中,也在寻找机会。影片中有一件小插曲,安迪希望给监狱图书馆增加书籍,于是他给市政府写信,前几年都没有声音,但是在第五年(大概),市政府终于受不了他的“骚扰”,同意给监狱捐赠书籍。
安迪始终追求自由。有一次安迪在狱警室里放音乐,他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有权利听到,于是他将音乐通过广播放给所有囚徒听。之后获得了一个月小黑屋的大礼包。但他觉得这是最值的交换。“有些东西他们拿不走”。
影片中的这句话是对安迪最合适的评价:“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分隔符----------------------------------------------------------------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在高中,那时候总觉得不自由。每天上课,吃饭,睡觉。没有一刻时间是可以自己支配的。
到了毕业的那个暑假,不需要再这样被安排了,却突然感到一阵空虚。有一天早上六点半醒来,我才意识到,自己被“体制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