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我家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吃,而且吃得还比较有水平,比如某道菜里纷繁复杂的味道里人家一口下去就能知道有哪些调料,甚至是那些比较少见的甘草,香叶之类的。
本来,因为健康原因我们都反对他吃,但这么多年来看到他从吃中获得的乐趣以及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就罢了,后来索性跟他一起做对爱吃的CP。在国内吃也就算了,毕竟咱大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吃得尽兴。到美国来以后,想起以前回国的人面黄肌瘦的样子,在群里说相比较我们国家的饮食,老美的饭菜就是feed pig,心想这下他应该可以减肥了吧。
先生带着大宝是在冬天到的美国,初来乍到,北风凛冽,气候严寒,冰天雪地。在视频电话时,看到他沮丧地说,这边的蔬菜都像塑料的一样,漂亮但没味道。心里窃喜,这下减肥有望啊。谁知一个月以后,在视频里就看到他和姑娘一人一个大海碗,餐桌上还放着一大盆,姑娘兴高采烈地说,爸爸发明了一种炒粉,特别好吃,妈妈你和妹妹来了,做给你们吃哈。我知道,某人的吃货本色要渐露峥嵘了。
5月份,我和小宝过来,先生带着大宝去芝加哥接我们,顺便在那玩几天。从机场出来就看到大宝吃力地从后排座上搬起一个大筐子,问是什么,大宝自豪且略带神秘地说,是爸爸做的好吃哒。到了酒店才开了眼界,原来是先生自己做的卤菜,海带,牛肉,卤蛋,金针菇,玉米等等,在经历了近两天的长途颠簸,饱受飞机餐折磨的肠胃算是得到了很好的慰藉。幸亏住的酒店里有冰箱和微波炉,我们在芝加哥玩的几天,亏得有这些食物,否则真在满街的汉堡里愁肠百结。
回到俄亥俄州,孩子上学,先生上班,一切回到正轨。我一如既往地照顾小宝做饭,采购的任务是先生的。kroger的肉,costo的袋装芹菜,saraga的鸡爪,sunrise的豆制品,百佳的坚果,沃尔玛的调味品…他是门清。隔三差五地就肩扛手提地弄回来很多,反正冰箱就没饿过。
自购的同时,也不忘耳听八方地关注一切免费吃喝。这里有个负责国际事务的教会,每周五提供免费晚餐,还有孩子们的活动。先生是没有特别事情都会参加,晚餐自然不会放过,每种食物的配料和味道他都了然于胸。
有一次俄亥俄州立大学举办westfest活动,据说宣传资料上写着提供BBQ(烧烤),几天前先生就告诉我,还鼓动我们参加说BBQ管饱,我说这么好啊,他说那当然。然后我们就怀揣着美好愿望前往,现场确实有几辆餐车,有人在忙着搬运各类食物。活动进行了一大半,天降暴雨,我们在一个活动棚里避雨时,先生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还不发盒饭,吃完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回家了。结果等到雨停了,还是没发吃的,他忍不住去餐车问,结果是收费的,根本就没有免费午餐。他只好花钱买了吃的,悻悻而归。从此以后,我和大宝就有了这个梗,去不去,BBQ管饱,哈哈哈哈。
又有一天,他从办公室回来说群里有人说自己在农场养的猪,宰了猪头没人要,我想要。由于对这事不懂,就没管。结果第二天他让人陪着开车(当时他只有permit ,还不能独自开车)冒着狂风暴雨近半个小时去拎回来一个超大的猪头,看起来好吓人。孩子们和我都不敢进厨房,于是他又发挥了吃货的专业精神,借菜刀,制作卤料袋,肢解,借深锅,总之那天忙乎到第二天凌晨四点把猪头卤好了。第二天,纠集了俩家人来吃,临走还每家带了几块,自己所剩无几。关键是把别人刀砍了个印,自己又出钱去沃尔玛买把新的还给别人。后来每次想起这个画面,心里都对先生的这种专业吃货精神有着无言的崇拜:夜深人静,家人都已熟睡,一位大学老师,光着膀子,朝着操作台上的硕大猪头深深三鞠躬,然后热火朝天地下刀砍去…
马上要开启美西之旅了,跟朋友家一起预定了民宿。先生说带上电饭煲和米,炸点猪肉干和牛肉干,别到时候孩子们吃不好,我说,得嘞,吃货又要启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