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小事犹如一面镜子,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反思。
一、领导的评语。下班时间已到,送走学生,整理完教室,想起来还有一份资料未送,赶紧收拾好,径直朝教务处走去。还好,灯还亮着,打开门,教务处的领导、同事还正在忙碌中。不免寒暄几句:“最近真是太忙了,特别是你们。”仿佛正中主任疲惫的身心,回道:“可不是吗,今天还是早的,马上就忙完了,前几天每天都得忙到九点十点。”
“最近活动太多了,忙过去这段时间,你们也能好好休息休息了。”
“学校要是没有这些活动呀,才能真正沉下心来,安安稳稳搞教学。”
“是啊,活动占用了老师很多的精力,可是没有活动,又很难支撑学校。”
我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随便聊着,没有预先思考,也没有打草稿,就是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吐露。
突然,主任道:“跟李老师聊天,充满正能量!”我也一下子意识到这是主任对我刚才的那句话的评价,大概算是褒奖吧。
我特别能理解老师在很多工作中的无奈,甚至说是深受其害。各种会议的召开、永远填不完的报表、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增加了无穷尽的工作量不说,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可是,我更能明白抱怨是没有用的,该做的工作一件少不了,反倒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很多工作看着无效,但也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就像学校的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疲劳的学习中,体会活动的乐趣,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展示一个学校的特色和精神面貌,我觉得挺好。
二、同事间交流。下班回到家突然接到同事电话,内容大致是接到校长派发的一个非教学范围内的工作,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既然找到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努力去做,做不好是能力不足,努力做是负责的态度。”同事释然,最后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打电话吗?因为我找同年级的老师说他们都会告诉我‘别接。接了,下次还找你。’或者说‘糊弄糊弄就行,天天那么多事儿,烦人。’你和他们的不同是,你会支持我去做,鼓励我欣然接受。况且,我也觉得拒绝不大好,接受一个新工作就当是学习一次新的经验吧。”原来,一个想努力的人,不仅需要一颗上进的心,更需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地鼓励和支持。领导有事能找到你,说明你很有用,我觉得挺好!
三、朋友的闲聊。
因为经常在同一直播间学习,认识了一个外省特别优秀的老师,加了微信相互学习。闲聊中,透漏着这位朋友的十分焦虑。她们学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多属于务工子女,部分家长是上二十四小时的班,家长几乎不怎么管孩子。朋友对孩子的不做作业和不及格表示非常的不理解。我能够理解,一个不愿服输,又想要教好学生的老师,在最开始的阶段都会有如此。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只是现在的我,似乎更能接受更多元的孩子。于是回复到:“他们有不及格的权利(附带笑脸)。”朋友一下子释然,回复到:“是啊,我们得允许(附带笑脸)。跟你聊完,感觉轻松多了。”
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贡献,但是能够给身边的同事带来鼓励,带来心安,带来正能量,还是足以让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蓄满职业正能量的“充电宝”,正在给身边的人充电,即使存电量有点小。想来,我的电从何而来,大概和这几年的阅读和写作有关吧。
阅读与能力的增加。书籍是别人智慧的体现,也是知识的源泉。这里面经常读书,让我懂得了更多,也时常会把书中所学运用到工作,自然能帮助了我能力的增加。同时,读书也是一位老师想要丰厚自己底蕴,最直接、最方便、最经济的方式。试想,世上还有谁会比书籍更无私地向你倾注知识。
实践能增至书本中所学的知识,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智慧。倘若我们只是阅读,放手心实践放手背,那么两者就会像脱离课堂上仍然涛声依旧,他说我们把阅读放左,右手放右。
写作能反思。大量阅读是输入,书中所学运用到实践还得要写,要落笔。倘若我们阅读放手心,实践放手背,那么两者就会相脱离,不管怎么努力课堂上仍然涛声依旧。我们把阅读放左,实践放右,用写作将两者搭桥。写作引起反思,反思再来指导实践,才能将输入与输出完美嫁接。也是不断反思,才让我更加积极阳光的看到身边的人和事。
就让我做蓄满职业正能量的“充电宝” 吧,我愿意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