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又名黑山岭,位于湘桂边境的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境内(城步苗族自治县云马林场金童山工区境内。这里与1880米高的南山顶相互毗邻。老山界地处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八十里大南山东南侧,是当年红军血战湘江后,翻越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第一座难走的大山。由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同志亲笔题写地名,是红军长征在邵阳境内的主战场。老山界因陆定一的同名散文《老山界》而名垂青史。因为这篇文章,老山界在红军长征史上留下特别的印记。
现为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的一处人文景观(红色旅游景区)南山牧场风景名胜区的一处景点。
相关事迹
红军战士的回忆
老山界山高林密,谷深坡陡,蚊虫遍地,虎狼横行。时任红九军团司令部文书的林伟曾回忆道:沿途拥挤,骡马嘶叫,坡陡路滑,下面又是深山悬崖。红军行走时,上一个人几乎踩着下一个人的肩膀。而阻力,不仅仅来源于地形。红军行军时,上有轰炸,后有敌军追赶和阻截,行军极为艰难。
脚下的山路已经是被拓宽后的样子,最陡峭处还被后来的人们开凿出一阶阶的石梯,而当年红军将士面对的是几乎垂直的陡坡和深不见底的悬崖。红军到达老山界时已经是晚上,战士们个个疲惫不堪。由于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有马匹坠落山崖,红军首长便要战士们就地宿营,待天明再赶路。
王震将军的南山情
1934年秋,肖克、任弼时、王震率红六军团西征时经过城步时,当红军翻越老山界后,在眼前的竟是一片绿波起伏、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王震望着这亘古荒原,显得豪情满怀:“多好的草山啊,革命胜利后,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大牧场。”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担任农垦部部长时,亲自挂点在南山办起了南方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南山牧场。如今,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南山牧场已经成为湖南境内十分有影响力的牧场,这里的乳类产品已远销各地。在王震的关怀支持下,南山已成功建立起一个以养殖奶牛为主的现代化高山苔地种草养畜大牧场,并成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一条红棉裤
红军一路走过老山界、南山,也在长安营乡停留。在长安营乡,村民周旺华讲述当年,红军赠送棉裤给他爷爷表谢意的故事。1934年,红九军团翻越老山界到达八十里大南山。湘江一战,红军付出惨重代价,也增添更多伤员。周旺华的爷爷周世忠正撞上7名红军战士求粮,饭后,红军要付饭钱,但被周世忠拒绝,其中一名红军见周世忠衣衫褴褛,便从背包中拿出一条棉裤答谢。因为感觉红军将身上的暖流传递,这条红军棉裤不止成为周世忠的御寒衣物,也一直被当做“传家宝”珍藏下来。
天降神兵
1934年12月8日,红一、三、五、九军团经江头司,翻越老山界,到达南山烂泥塘、大坪、鸡爪坪、胡家坪一带宿营。红军来了主要是跟老百姓宣传政策,播下革命的火种,不占房屋,不拿一针一线,还打倒土豪劣绅,把粮食分给老百姓。老百姓们高兴得不得了。
红军翻越老山界到达南山时,黎民百姓无不惊讶,都说红军是神兵天降,一夜之间山上全是穿灰衣服、戴红五星帽子的人。“老百姓们都积极帮助红军挑担子、当向导、送食物,慰劳红军。
横路口、蓬洞、茶园、老山界、青山口等多处民房墙壁上、古树上都留下红军政治部书写的宣传标语。红军积极开展打击土豪劣绅的活动。据史料记载,共打击土豪劣绅126人,地痞流氓7人,土匪45人,其中处决21人。
开发大南山
1956年,来自长沙、邵阳等地市的近千名知青,怀着开发大南山建设共青城的梦想,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翻越老山界,到达大南山。“知青们学红军做红军,从山下挑砖挑砂上山建共青城。一天只能跑一趟。脚打了血泡,肩膀磨出茧,他们从不言苦和累。”杨宗兴说。在长征精神的感染下,一代代的南山人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走出种草养奶牛的成功之路,创办起中国第一大牧场。
九旬老太思念“红军大哥哥”
2016年,90岁的汪己妹回忆起了82年前的那个冬天,与家人一道救助红军伤员的情形。
“爸爸夜里背了个受伤的红军回来。”汪己妹说,父亲汪家洪当年给红军带路当向导,返回路上发现路边躺着一个红军伤病员,便背回家中为他疗伤。为了不被发现,一家人对外“宣称”是“广西来的外甥”。由于父亲白天常常外出,母亲不方便见外人,7岁的汪己妹就跑进跑出,端茶送药,成为了这位“红军大哥哥”的好朋友。
伤势渐好之后,红军战士告别了汪己妹一家人。“他说革命胜利了会回来看我们的。”汪己妹说。
能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
1934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主力红军第一、三、五、九军团各一部,经过长安营乡,在境内的长坪、大寨、岩寨一带宿营。大部队过后的十多天里,陆陆续续有三五成群的红军伤病员从这里经过。其中一名叫谢军的红军战士因患重病昏倒在大寨村风雨桥上。长坪村草药郎中游庆美得知这一消息,赶过去将其背回家救治。该红军战士病情严重,经草药救治无效而牺牲。游医生尊遗愿将他埋在村口军阳庙以西的枫林脚下,“能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