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早听了得到《大望局》节目中的一期对谈。
这是个播客音频节目,不定期邀请各领域的名人、学者作为飞行嘉宾,一起聊某个社会或文化话题。
我听的这期是邀请了《精英日课》万维钢老师亲述答疑,这也是他8年来第一次在线亲述回答《精英日课》的老同学提问。
听完以后,很有触动,分享给你。
这期里有个问题,过了35岁没啥用,中年人怎么办?
对于这样的社会氛围,或者说一种就业现象,万维钢老师认为是经济结构上的问题。
对比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会发现,美国经济的真正驱动力是创新经济,在这样的环境里,复杂的事情多,中年人可以做的复杂事情多。
正因为中年人有技术、经验的种种积累,才能理解这种复杂。
就像集成电路设计、程序开发等,初出茅庐的人,起初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等到从业多年以后,就会慢慢找到感觉。
如果自我感觉好,做得也不错,很可能会一直做下去,于是在美国公司里能看到六七十岁的程序员,他们非但没有敲不动代码,反而还能出活儿、出漂亮的活儿。
这是对于中年人从业上从一而终的认可,同时也有对于转换路径的包容,可以一个行业切换到另一个行业,甚至两边不搭杠也没关系。
比较起来,我们现在的经济阶段及环境,还没有足够多的复杂岗位,很多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的拼体力上,也因此,用人单位或企业更倾向于喜欢使用年轻人,文化及舆论上有些讨好年轻人。
拼体力的岗位及工作内容,讲究的是多快好省,它没有那么多复杂内容,不需要什么丰富经验,年轻人更容易上手,也更能加量不加价。
正因如此,缺少复杂的创新,缺少复杂的岗位,中年人的技术、经验没有用武之地。
大家都在做不复杂的创新,甚至都是模仿式的创新,产品或服务很多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于是陷入价格战,最后也就内卷起来。
不卷不行,毕竟是同质化的创新,而且门槛还低,不从降本增效入手,很可能就会失去市场竞争的资格。
为了活下来,就不得不卷入价格战,把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低质量模仿式创新,没有定力及资源去做复杂化原创式的创新。
拿影视行业举例子看,迪士尼坐拥大量IP,HBO口碑与销量齐飞,他们有足够的定力气定神闲地去生产内容,投入大量资金,通过长周期去创作内容,因为他们有底气、不愁卖。
在这样的结构里,是有中年人一席之地的,很多复杂化创新的机会留给中年人。
由此,有两点体会,不一定对,分享给你参考。
01
# 转换模式,从拼体力中解脱出来。
人到中年,在体力上,比下不足比上有余。
过往的工作经历,也有很多体力劳动,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就要留意了,体力会下降,甚至会有断崖式下滑的情况出现。
身为中年人,做好精力管理,保持当下年纪的良好体力是底线。
同时,不要再斗狠强拼,拼体力、拼速度、拼熬夜,都拼不过年轻人,不如早点看清现实,不在拼体力的路上一条路走到黑,过往大力出奇迹的模式现在难以为继。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从拼体力切换到拼脑力、拼心力、拼愿力,去琢磨更复杂的问题,构想难题的方案,搭建复杂的架构,整合复杂的资源,推进复杂的创新。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甚至让原本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而是说做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问题,它的解决本身就是复杂的,对于这种事情,中年人就要顶着上,这才是中年人的战场。
对于那些年轻人考虑不周、经验不足、心力不够的事情,恰恰是中年人的机会,沉浸其中,自有收获。
02
#保持余闲,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中年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巴不得一份分成八份用。
又要工作,又要养家,又要养老,又要养小,不仅要处理亲密关系,还要照应亲朋好友,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一天天转得飞快。
恰恰是因为事情多,造成了自己的角色撞车,很难静下来想想自己该做什么,想做什么。
恰恰是因为关系多,导致了自己的分身乏术,在技术和经验丰富的年龄,反而社交圈有些封闭。
想要改变这种因忙碌而成的稀缺状态,就要学会给自己保留余闲,余闲的时间、精力以及关系。
每天留出一些精力,留给自己,可以用来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用来学习,用来锻炼。
在熟悉的社交之外,拓展舒适区,看到更大的世界,了解最新的动向,有哪些新现象、新趋势,里面有没有自己的机会。
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摆脱中年角色冲撞、信息滞后的困境。
世界本身就是复杂的,不过它复杂且美,生活也是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复杂的工作岗位,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都要平衡好。
人到中年,不要气馁,不要灰心,看到舆论渲染的中年危机里的复杂性机会,才能寻得门路,破局而出,走出自己的路。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