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精读部分:《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之“先弄清‘爱’的本质,然后去爱”、父母的爱,孩子的债、让儿童成为儿童(P80—P89)。
➡ 分享建议:1.在这一部分中,你印象最深的一段话。2.反思自己给予孩子的“爱”是否是孩子需要的爱?3.您是如何理解让儿童成为儿童的?
➡时间:4月23日晚8点
分享者1:伟菡妈妈
分享者2:锦润妈妈
伟菡妈妈:
尊敬的老师、家长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伟涵妈妈,很开心又参加了这一期的读书分享会。这一期分享的主题是先弄清爱的本质,然后去爱。
那什么是爱的本质呢?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路要走,做父母的既无法代替,也无法去设计。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的成长只能是自我成长,父母不能以控制者的角度去设计,而应该以欣赏者的态度去欣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防止、减少和避免孩子犯错误,也不是凭空去想象孩子应该怎样,而是父母都要站在孩子成长的现场,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成长中自然的问题,他们不是这样发生,就有可能是那样发生,都是孩子生命中的问题,成长中的问题。同时有些问题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为人父母,也就是不断的从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回到自己的责任,回到自己的应对。父母应该以一种无限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长,既不能强迫改变他,也不能过度溺爱他。“温和而严格”是最恰当的教育。坚持把鼓励、赞扬、肯定、分享、帮助变成最重要的家庭文化,在充满爱意和希望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会更加坚强,更自信,拥有美好的人生。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成绩排名第几。做父母的应该教会孩子做正确的事,也也要引导他享受人生的乐趣。
孩子不需要担心,需要关心;孩子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孩子不需要考验,而需要分担;孩子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孩子不需要被寄予希望,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希望。教育中最遗憾的事情,大概莫过于早知如此,悔不该当初,可惜人生根本不能推倒重来,每个生命都有它的成长规律。一个人长得太快,也意就意味着他老的更快,更容易失去生命的弹性跟热情。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意识到,有时候孩子显得很成人化并不是一件好事。像我的孩子经常会问:“妈妈,你回来带我们爸爸一个人在外面工作,我们家会有钱吗?爸爸一个人上班会不会太辛苦?”有时候面对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难过。他们本不该在这个年纪替我操心这些的,不该过早的思考成人的世界。面对这样的懂事,我很愧疚,很愧对他们。这几年没有陪在他们身边,让我一直都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我希望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可以天天陪在他们的身边,和他们共同成长,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让他们变得更好,这就是我今晚的分享,谢谢大家!
锦润妈妈: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们晚上好,今晚要分享的《奶蜜盐》如下:
现实生活中,父母给予孩子的爱绝对不会少,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弄清爱的本质,盲目地给孩子爱,就犹如盲目地给花浇水施肥一样,没有弄清楚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施肥一样。书中说到先弄亲爱的本质,然后去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要走的路,父母既无法代替,也无法去设计。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还有第80页的第一段话讲到孩子的成长只能是自我成长,父母不能以控制者的角色去设计,应该以欣赏的态度去欣赏,也就是刚才那个伟涵妈妈读的这些。还有第二段也讲到,中国的父母却很容易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让孩子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学霸,可是我们不会知道那些学霸们是否会快乐。如书中的例子所讲的,学霸并不快乐。我们对孩子的期许太高,如果孩子没能达到我们所期许的那样,将会对孩子施压,让孩子不断的朝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和目标靠近,这样孩子就会失去应有的快乐,只是成为父母手中的蓝图。如果孩子不顺从我们的路线走,必然也会影响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书中85页第二段也讲到,如果孩子屈服了。孩子的一生都会生活在痛苦之中,如果孩子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他也会生活在愧疚之中,因为即使他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他也会想,我让父母的愿望始终不能实现。我就是人们所说的不孝子。86页中,父母用爱把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囚徒,其实孩子不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去完成的,过程不快乐,效果必然也不会很好。正如孔子先生所言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要快乐地去做事情,效果应该才是最好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自己最有成效的是用鼓励法,对孩子常常是鼓励、表扬。与其给孩子带上心理枷锁,不如让孩子抛开心理压力,放飞心情,让其自然发展。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想法,孩子进步了,自己鼓励,有时退步,还是鼓励,有时候用比较搞笑的对孩子说:“退步是给自己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以退为进,你现在越来越努力,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说实话,现在的学习压力真的很大,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习不像我们以前的那样,照本宣科,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现在的知识有时候我们都学不会,看不懂。经常孩子问到自己,自己都一点都不会。其实现在坚持快满一年的分享,自己也是通过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想法来做了,因为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坚持陪孩子一起努力,希望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他也不会放弃,也会一直努力。
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完毕。
吴敏华老师:
各位宝爸宝妈们,非常抱歉,大家就等了!我现在刚回到学校,然后把那个景润妈妈和伟菡妈妈的分享从头到尾听了一遍。
特别佩服两位妈妈,说的是越来越好了,能够更加清楚的要表达自己想法了,这也是阅读反思带给我们的成长。我经常跟我们班的孩子也说,我们阅读也许不能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拿到更高的分数,但是会让我们的思想更加自由,就是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都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阅读带给我们的更重要的成长。
从伟涵妈妈的分享,我找到了一个链接点,就是“参与”。参与什么呢?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什么才是真正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并不是说你在孩子身边,你与生活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就参与了。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简单来说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快乐的时候,你在;孩子难过的时候,你在;孩子需要倾诉的时候,你在;孩子需要拥抱的时候,你在……就是无时不刻,我们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就在身边,爸爸妈妈就在身后支持你,这才是真正的参与。
第二个,我想跟伟菡妈妈说,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我们不需要说对孩子有愧疚感,反思不等于需要去愧疚。在孩子的成长中当中缺少陪伴,这是我们的思想意识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还有就是生活所迫。所以我们自己,包括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们都要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就是向前看,通过前面的反思,向前看,而不是愧疚。当孩子觉得你回来陪伴是因为愧疚的话,那么可能他的心理压力会更大。我更希望的是,你要让孩子知道:你终于知道应该如何做一个妈妈了,如何做一个父母了,回来陪伴他们不是因为愧疚,而且因为做父母就应该如此做,父母就是应该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从而引导孩子也向前看。
而锦润妈妈她带给我的想法,是我觉得锦润妈妈是身教的典范,她的转变是非常大的,以前可能更多的是言传,现在呢?从言传转到身教,这就是读书带给她的最大的一个改变。我们通常说孩子是我们父母的模板,或者说是父母的复印件,其实就是说我们父母的身教多么的重要。只要你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你的一言一行在无形当中就会影响到孩子。比如说锦润,在上学期我刚接手六二班的时候,她是不怎么看书的,不喜欢看课外书的,但是现在她会慢慢地主动去找一些课外书来看,这个跟锦润妈妈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还有就是锦润妈妈的每一次分享,其实孩子都看在眼里。上个星期我还跟她聊过天,我说什么时候写一写你妈妈,你看一下你妈妈为了你多努力,她非常愉快的答应了,说明她看到了妈妈的努力,看到了爸妈在为她而努力的去改变。所以她也会在妈妈的身上获得力量,无形当中也会慢慢的去努力,慢慢的去改变。有的父母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改变看不到孩子的成绩的提高,其实这是我们经常犯的一种错误,就是太急功近利了,因为我们的改变可能并不会对孩子的分数带来有多大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努力的去成为更好的他自己。这也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努力的地方——不是帮助孩子提高他的分数,而是尽一切可能去帮助孩子,去支持孩子,成为他自己,成为最好的他自己。
这是今天晚上我从伟菡妈妈和锦润妈妈的分享当中的一些领悟。我期待大家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坚持去做这样的事,坚持的去阅读,坚持的从能改变的地方做起。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一点一点的在改变。最后希望大家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慢慢来,不要急,不要急功近利,因为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感谢大家的陪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