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ABC模型的核心在于态度和行为两者要互相强化,在循环的过程中认知参与其中,直到养成习惯。
当态度和行为两者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心理失衡,大脑开始感到不舒服(这可以用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
专栏9-2:认知失调
认知不和谐(Cognitive Dissonance)又名认知失调,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 )提出的重要理论,指当一个人的两种知识、观点、信念或情感(“认知”)在心理上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感到紧张(“失调”)。
费斯汀格的理论来源于紧随1934年印度地震后广布全印度的谣言报道。谣言预测:在灾区之外还会有地震,而且规模更大,波及范围更广。这些传言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费斯汀格很奇怪,人们为什么要传播如此具有毁灭性的耸听危言。过了一段时间,他突然想到:也许谣言并非增加焦虑而是确认焦虑。也就是说,即使住在危险区之外,这些人仍然非常恐惧。这样就产生了认知失调:对自身恐惧的认知与缺乏恐惧的证据相抵触。所以散播将有更大地震的谣言就能确证他们的焦虑,减少他们认知的失调。他们是先有感觉和行为,然后再设法将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与之相吻合。
认知包含两类认知元素:一是关于自身特点和自己行为的知识;一是关于周围环境的知识。
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有3种:无关系、协调一致的关系、不协调的关系。
如果两个元素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系,那么,一个认知元素对另一个认知元素就没有什么含义,它们之间就存在无关的关系(relation of irrelevance)。另一方面,如果认知元素之间以某种方式相联系以致于一个元素对另一个元素意味着什么,那么,它们之间就存在着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或者是协调的,或者是失调的。
费斯汀格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与职业赌博老手玩游戏,一直在输钱。继续游戏与对双方关系的认知是失调的,但如果这个人想要输钱,那么继续游戏就与对双方关系的认知是协调的。
认知失调理论很简单,但它的应用范围很广。这一简单的理论和某些基于它的惊人预测已经引发了几千项研究。
当我们去参加一些免费的营销活动,如试乘试驾、房产推介、免费体验等之后,会出现认知失调,开始为自己的参与行为找一些“正确的”理由,而这些理由在营销活动中已经通过隐性或显性的方式展示了出来,大脑选择了其中的一些来接受。老年人抱着肯定不会买的心态去参加某些保健产品组织的活动,参加次数多了,大脑的不平衡逐渐积累,这些保健品对身体有益的想法开始占主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洗了脑”,这些想法与没有买产品的行为之间出现了失调,尤其是看到有人买了,自己与别人不一致,失调进一步加剧,只有买了,心理的失调才能恢复。这些情况都是我们的认知失调被人所利用,要注意防范。
如对于一个抽烟者来说,如果对“抽烟有害”的态度和“继续抽烟”这个行为失去平衡,他会在以下两种方式中进行选择:
(1)改变行动,停止抽烟。那么他的行为同抽烟有害的态度就会平衡了;
(2)改变有关抽烟有害的态度。这也是大多数人选择的方式:简单地不再相信抽烟有害处,也可以努力去获得抽烟有好处的“知识”,从而使自己认为害处远远小于好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能解释为什么在抽烟者中认为抽烟很危险的比例要远远小于非抽烟者。通过改变认知,就改变了态度,跟着减少甚至消除行为与态度之间的失衡,大脑同样恢复平衡了。
对于这个抽烟者来说,他的努力改变行为或改变态度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他所做的努力也很可能会失败,于是他一直处于这样情境中:继续抽烟,继续知道抽烟有害。他的不平衡一直持续,并一直努力地改变行为或改变态度,这种失衡对于他来说就成为一种习惯了。不幸的是,这种习惯会泛化,会影响其他习惯的养成;反之亦然,如果能够不断的养成好的习惯,也会泛化,就会处于养成好习惯的良性循环中。
成功是一种习惯。不幸的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
--文斯·隆巴迪
习惯ABC模型的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大家都熟知的--重复。需要重复多少次?取决于你要养成的习惯、你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你当时的状态。
-END-
第一部分:情绪与压力管理
第二部分:客户中心实用管理心理学
第三部分:客服管理中的情商领导力
第四部分:客户中心文化及指标管理
第九单元:客服文化及落地
9.1文化及文化原型
9.4习惯
如何养成习惯(之一)(之二)
9.5单元小结
以下待更新... ...
第十单元:客服中心的指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