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杂思随感

        多么痛彻的领悟:原来,我们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直有很深的误解。

        王崧舟老师的《爱上语文》这本书,条分缕析,分析到位,观点明晰。今天,我读到的是王老师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见解。

        读书百遍,其义不能自现,甚至读书万遍,其义也是不能自现的。这是一个数量上,层次上,质量上的问题。王老师以纳兰的《长相思》为例,展开来讲。

        首先,把书读厚。这里是指博览群书。就《长相思》来说的话,要读其他人对此词的解读,要读纳兰的其他词,要读纳兰的生平经历,要读关于乡愁的其他词。这样,思维就慢慢开阔起来。

        再次,把书读薄。这里指细致分析。读出此词的核心,灵魂和精髓。取精且做到融会贯通。

        最后,把书读活。把自己放进去,陶醉其中,正如王老师在第二章写到的:成为纳兰的知音。让自己活出来,有自己的理解。让诗词照亮自己,温暖自己,意即让学生带着各自的生活体验,阅读积淀,生命体验,审美幻想去体验。这一功夫,不在一时一地,是一辈子的功夫。

      昨天,我还读了周国平的《宝贝,宝贝》,我总结出:不要去攀比:自己的孩子背了多少古诗,认识了多少个字,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带孩子们做了一篇阅读理解——《回去,给老屋换片瓦》,讲述的是游子的乡愁。我看孩子们不理解,便问:“一直住在学校,你想家吗?”有些同学回答:“想。”其实,答案在意料之中。想什么呢?是父母精心准备的饭菜,是父母的一句句叮咛和嘱托,又或者是,父母给予的放纵的权利,多愁善感的小姑娘们,想念的,可能是家中承载着一种种复杂情感的一砖一瓦。而我的想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由这些,变成了——对父母的牵挂,对父母身体的担心。

        于是,我想构思一篇作文了。可是,缺少小时候的记忆。所以,记随笔是很有必要的。

        我还想,趁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写一写《书与我的故事》,由书来贯穿。

        我还想,写一写《爱上读书》之读后感。等读完吧,这本书是很好的范例,带给我很多思考和灵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