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哥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宗哥是我们村里的礼房先生,谁家过事了,都会邀请宗哥帮忙写礼簿子。之前,我们村里的礼房先生是宏哥,也就是宗哥的堂哥。后来,宏哥生病了,没办法再写礼簿子了,宗哥接过“重担”,写起了礼簿子。

这几年,我回村里随礼,几乎都是宗哥写礼簿子,旁边搭配一个确认钱数的人。这个人往往是主家的亲戚或信得过的人。随礼都是一个一个来的,所以必须要排队。轮到谁了,他就说出随礼人的名字,宗哥先在礼簿子上写了名字,再问:“好些钱?”对方说了钱数,把钱递给确认钱数的人,那人数了数,跟宗哥说了钱数,宗哥这才在礼簿子写下钱数。如果是替人捎礼,对方是要拍照片的。宗哥把礼簿子向前推了推,身子向后挪了挪,方便对方拍照。“好了。”对方说。“好。”宗哥把礼簿子挪回原位,继续为下一个人写礼金。如果过事的前一天下午,礼簿子开得早,随礼的人不多,主家就没有安排确认钱数的人。宗哥边写礼簿子边确认钱数。实在忙不过来了,他的老婆就来帮忙钱数,避免出现错误。

第一天随礼结束,宗哥提着装有礼簿子和礼金的手提包准备回家。“你可要把钱看好了哦,可别弄丢了。”有人打趣道。“哈哈,我丢了,它们都不会丢。”宗哥哈哈大笑。在随礼没有完全结束之前,礼簿子和礼金都由宗哥保管,若是提早交给主家,出现差错了,那就不好说了。待到随礼完全结束,宗哥再和主家核对礼簿子上的钱数和礼金的数字,确保不会出错。

宗哥早些年在距离县城较近的一个镇的单位上班,如今调到邻镇的一家单位上班,回家方便,骑摩托车十多分钟就到家了。每天下班后回家,第二天早晨又去单位上班。宗哥虽是单位的领导,但没有什么架子,对待村里人总是客客气气的。见人热情打招呼,与大家开玩笑,吃饭喝酒,很是随意,大家都愿意与他打交道。

我想起了一件往事。我与宗哥的侄子是同班同学。那时,宗哥还未成家,也没有分家,与我同学的家人住在一起,也就是宗哥的二哥家。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肚子饿了,不想回家。于是,就近跟着同学去家里吃饭。他的爸妈没在家,宗哥才下班回来。我记得那天下午,宗哥给我们做的汤面,味道好极了。我和同学每人吃了两大碗,把锅里的面吃完了。宗哥没得吃了,只得再做第二次。这件事情被大家当作笑话,在村里流传了许多年。

我上周回家随礼,宗哥依然是账房先生。由于是第一天下午开的礼簿子,随礼的人不多,宗哥看到我进来了,大声说道:“亮亮(我的小名)回来了啊。”“嗯,回来随礼。”我笑着说。“好。”宗哥说着准备写名字。“麻烦你给我们姐弟三人都写一下。”大姐和二姐忙于其它事情无法回来,委托我给她们捎礼。宗哥快速写了我们三人的名字,我说了钱数,宗哥在三人的名字底下写了钱数。“你要拍照吧?”宗哥问道。还没等我回答,他就把礼簿子推到我的面前。“好,我拍个照,发给我姐她们。”我说着拍了照片。“礼房就你一个人啊?”准备离开时,我问。“嗯,今天下午随礼的人不多,礼房就安排了我一个人。”宗哥笑着说。“好,辛苦了。”我说。走出房门的那一刻,我无意间看到了宗哥两鬓出现了白发。我一直觉得宗哥是个大小伙子,怎么就有白头发了呢?

吃饭的时候,我听到旁边有人说宗哥马上就要退休了。我觉得不可思议,不禁感叹:时间好不经用,那些熟悉的人怎么说老就老了呢?

柿子挂满枝头,时节来到深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王立虎 家有喜事,良辰吉日,侄女出嫁 。 闺女出嫁也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公事,规模比较大,几天前...
    住在城里的庄户孩子阅读 4,170评论 2 5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人情人情,人的感情,人之常情。——题记 来尔正在电脑前写一份报告,该死的...
    石马文阅读 7,819评论 47 210
  • 寻常人家,私底下能有哪些乐子呢?今个儿倒有一件事值得一说,那便是“吃酒”。 按习俗,“吃酒”就是常说的宴请。家家户...
    点点十一xr阅读 26评论 0 1
  •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对于长期在家里的人,随礼是避免不了的事情。村里人家的大事小情,亲朋好友的...
    亮子的亮阅读 4,929评论 13 39
  • 父亲去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爷爷为了能让一家子吃上饱饭离开八角村走了西口,父亲为...
    墨染日记阅读 89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