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应该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吧:
上一秒还在想着自己手头的工作,这时突然有人过来问了一句话,转眼间脑子就突然懵逼: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或者在图书馆学习的时候,随手回了一下微信或接个水,刚刚学的东西好像又还给课本了......
一旦想要工作学习,此刻感觉全世界都突然开始“关心”自己...TAT
于是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受到干扰,此时真想大喊一声:
“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我自己也经常在被人打扰后,突然忘记刚刚自己要做什么。
不过最近在一篇外媒文章中,
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办法,能帮助我们在被打扰时仍然保持高效。
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01 准备恢复法
这个办法叫做“准备恢复法”(ready-to-resume plan),提前做好准备,想好自己被打扰之后要做的事情。
科学家称:如果你要尝试“准备恢复法”,需要先想好:
自己要从哪里重新开始那项工作、还有哪些东西需要处理以及你要如何处理。
什么意思呢,以我自己为例:
一开始我正在整理大家的反馈意见,突然有人找我问问题,需要我及时答复。
那么在回答之前,先迅速捋一下我正在做的事情:
1、刚刚我在整理大家的意见反馈
2、我(没来得及记录)的意见评估是怎么样的?
3、待会接着要做什么?
快速思考一遍后,这时再来解答他人的问题。
我便不用一边想着手头工作一边思考作答,从而把注意力合理安排开来了。
华盛顿大学博斯韦尔商学院的研究者之一索菲 勒罗伊说道:
“我们需要主动控制我们在任务之间周转的方法,让记忆力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不容易分心。”
“准备恢复法”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干扰的负面影响。
而且,对于打扰我们的人和事物,我们也能更投入地处理他们。”
研究者还在110个志愿者身上做了实验。
志愿者需要中途打断原本的工作,去看一些简历,再回过头做原本的事情。
那些使用了“准备恢复法”的志愿者在回去做原来的事情时,可以想起更多简历上的细节。
就算花一分钟来使用“准备恢复法”,也能够帮助你提高效率。笔记也不用写得太长或者太详细。
02 为什么这种方法有效果呢?
研究者将这种做法称为处理“注意力残留”(attention residue)。
之所以我们会有“注意力残留”,是因为大脑会去在意那些还未完成的事情(但是不一定记得准确)。
所以我们在开会时,总是会把心思飘到未完成的工作上。
勒罗伊称,对大脑而言,我们的大脑处理多种任务时就像电脑在管理APP一样。
如果我们切换不同任务过快,就会造成卡顿闪退等错误,结果就是我们两件事情都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