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我从来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于是我就不说”。这是加繆的《局外人》最触动我的一句话。
毛姆在《面纱》也曾提出:要是谁都在有话可说的时候才开口,那用不了多久人类大概就不会讲话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很多人都生活在无意识的习惯中而至麻木。 冷漠像霉菌一样蔓延,等不及重见光明便已在沉默中死去,从此,世间再无爱的能力。
主人公默尔索,他是一位年轻的职员,过着平凡却十分满足的生活,在母亲去世后,受朋友雷蒙的约去海边度假,在不受意识控制的状态下枪杀了人,被判以死刑,而且被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的重罪。在当时法国的法律来说,出于防御杀人是罪不至死的,默尔索也觉得自己不会被重判,然而法院却站在道德的层面判处他死刑。这说起来很荒诞,他的罪并不是因为杀了人,而是因为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下一滴眼泪,甚至不愿意看母亲最后一眼;是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抽烟、喝咖啡;是因为他不知道母亲的具体年龄;并且在葬礼第二天就和女人搞在一起,看喜剧电影。
“说到底,究竟是控告他埋了母亲,还是在控告他杀了一个人?”
不,这完全是道德绑架
母亲的葬礼他置身事外,对女友玛丽的求爱也认为“只要你愿意我们就结婚”,在审理整个杀人案件中,他作为当事人却也完全被置身事外,就像个“局外人”一样旁观着事态的发展。最后被判处死刑的时候,法官问他有什么话说,他只说了一句“没有”,他的耿直着实让人佩服。他选择在沉默中死去,恍若置身于这世界的荒芜,波澜不惊,不悲不喜地在看着这一出闹剧。
默尔索和母亲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和母亲住一起,母亲也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没有什么话聊。默尔索是个“不说废话”的人,二母亲也觉得这样和他相处没有什么不好。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喧闹中标榜自己的爱,难道爱会在沉默中死去吗?
我知道,逢年过节,儿女子孙探望回家探望外婆时,那一天连空气都是幸福的,老人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我想到,她盼了多久才盼来这一刻,而大部分日子,她又都是如何聊以度日的?那份喧闹后的寂静,陪伴,不需要太多的言语,需要的是你在身边,正如林黛玉所说“今天你来,明天我来,这样间错开来,不至于太热闹,也不至于太冷清”。
每一次,我给外婆打电话或者去探望她的时候,她总是会把村里的新鲜事说给我听,一说根本停不下来。外婆年纪大了,与外界没有什么互动了,可是她却能实时掌握村里的时事,并且乐此不彼第讲给我听,其实这些事我知不知道都无所谓,对她来说确实每天最乐意做的事,每次想到这,内心就很难过。一个人内心有多孤独就有多少话,而这些话她也许也不敢奢求我有心在听,但她需要的是的只是陪伴,不论是电话那头还是身旁。
后来默尔索因为无力瞻养母亲而将母亲送去养老院,我无法判断这个行为的性质,因为母亲在养老院里有更多的同龄人陪伴,他们有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话题聊,正如母亲在后面还找到了“伴侣”,那么在养老院安度他们的晚年非常不错的选择;但从另一方面说,养老院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许隔三差五会有人死去,氤氲的空气透露出死亡的寂静,从这个角度来说,送去养老院便是让母亲更直接地明白死亡其实离她很近。也许母亲在这里已经看透了生死,她和默尔索的心意是相通的,因此在她死后,默尔索并不为母亲感到难过,因为,这是始终会到来的事情。
默尔索在母亲的葬礼上无动于衷,如果这发生在当代的中国,他势必会被套上道德的帽子。
其实中国历史上这类事情也发生过,庄子在他妻子死后曾敲锣打鼓地唱歌,我不敢说这不是他表达悲伤的一种形式。那么默尔索在母亲死后的葬礼上的种种表现,为什么就不能看成是她对母亲的“悲恸”?默尔索没有哭,并不是因为他对母亲没有爱,而恰恰相反。太过悲伤是哭不出来的,不哭不是因为没有爱,而恰恰是因为爱太深。况且在后面的叙述中,默尔索是流露出对母亲的爱的。这种爱,是要在失去之后的生活中慢慢才会觉得因为失去而有了缺失,他对母亲的思念只有在岁月的蹉跎中才会愈加浓烈。因为他认为,母亲的死,是必然的,死后一切都是程序,哭又有什么意义,且哭也不代表悲恸。
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也没有哭,虽然那时也还小,对爷爷的感情不深,当时看着大人们哭天喊地,满脸的鼻涕眼泪,我还是不能明白爷爷的离去为什么要哭,我当时无法表现悲伤。大人们白天晚上都不睡觉,披着白布在爷爷生前住的暗无天日的屋子里追悼,而我也只是害怕爷爷的尸体和期望着丧礼能快点结束,能让我快点去吃饭和睡觉,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他们机械地哭泣吊唁和关心,就像鲁迅说的一句话:人类的悲伤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很吵。真正的悲伤其实是沉默的。
可怜的默尔索,他只是那个时代的牺牲者。他并不是一个麻木冷漠的人,他只是个边缘人物。他没有崇高的梦想,放弃上司提供去巴黎发展的大好机会,对朋友和情人的态度也是很漠然。按世俗看来,可以说他得过且过,但从人权的角度看,他只是与别人不大一样的平凡的一个人,没有人有资格站在道德的高度去审判别人。他拒绝去迎合所谓的世俗,他是如此的活出了自我,却被冠以道德的帽子将其处死。
默尔索是寂寞的,这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注定是寂寞的,在这世俗的尘世中找不到同类,是会走向灭亡的,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始终都是沉默的,最终也只能焚稿断痴情;就如默尔索,在知道自己被判死刑时没有说一句话,于沉默之中走向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