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知名互联网HR在后台吐槽了这样一件事情,在面试完某位候选人,候选人发给了面试官一份问卷,包括对上级领导的性格测试和对企业情况的一些调研。该HR表示以前都是公司了解候选人,如今候选人也越来越开始有意识的主动了解公司,这正是新时代候选人的一种变化。面对这种变化,HR你怎么看呢?
候选人反面试“公司”,HR怎么看?哈哈,喜欢这个话题,因为遇到过,自己也干过,而且每次还充满期待,乐此不疲。
一部分,被逼顺应时代。有时候这种行为也是被逼出来的,真是活久见,记得十年前候选人还不太会如此的精细,一般问两个有关自己未来工作岗位职责和薪酬的问题也就完事了。现在,在网络上,面霸们都说,如果你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那么一定要问,否则,就会被判定为没有求知欲、没有好奇心、对企业不感兴趣,最厉害的会给戴一顶不善于思考的大帽子,冤不冤,想想都太可怕,那还是准备一些问题吧,装职业一点总没错的。有些不太专业的面试官,也确实会根据自己想要的答案,给候选人武断的评价,没有全面收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面试中通过行为面试法,收集案例,更加精准的挖掘候选人的冰山以下的稳定素质项。举一个自己的案例,老马失前蹄,前段时间去一家公司面试,快结束的时候,面试官礼貌的送我出门,两人聊得真嗨,她一边赞我,一边问一个好似不经意的问题,我随口一答,立马被判定为生活环境舒适,工作的动机可能不强,真冤,下次决不“上当”。
另一部分,时代确实在进步了。现在95后们,从小接收的信息的广度,与70后们,那不可同日而语,独立、个性、自由、平等,是他们的普世价值观。我经常给一些大型的国企、央企做校招面试官,在校招小组群面里,每一组8-12个人,为了在小组中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面“包装”(这里是褒义词),从简历的排版格式、经历、行为等,都经过设计,目的就是让面试官能记住他。他们清楚的知道,被记住了,才可能有下一步的机会。印象比较深的,有结束离场时收拾台面上的草稿纸,表明自己有眼力,懂礼貌、重视人际;有在开始之前提反问的,表明自己有思考、有胆识、抗压力;有急着第一个发言的,表明自己思考速度快、有成就动机、有Leader的潜质,等等。HR们要看到年轻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尊重并欣赏他们的个性,所以,不排除这位技艺如此精湛的候选人,目的就是让你记住他,告诉他,你get到了。
最后,打铁还须自身硬,面试官也要进步了。包括面试官的心理能量、面试专业技术、面试流程的优化。
-面试官的心理能量。一只屎壳郎,碰到一坨牛屎粑,就开唱“呀啦嗦,好一座青藏高原”。为什么,因为它太小了,看不到全局,就把面前的当成天大的阻挡。今年,去了七、八家公司面试,碰到比较专家的面试官,能使用一些面试技巧的,仅有一家企业,其他的,都多多少少存在摆花架子以及心理优越感超足的问题。举个例子,有一家企业面试官问我,你有什么要问我的,结果我问了,他火了,说有被访谈的感觉(我就问他,目前人力资源部有哪些问题急需要解决的);同样的问题,还有一家回复说,这个问题他答不了,是老板回答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了解了一下,原来他们目前的职位是公司的招聘专员或主管,有些高端岗位,确实需要匹配相应的面试官,否则,大家语言不通的。其实,从正面的角度思考,候选人能够勇敢的问这些问题,要这些资料,不正是表明他投入得越多,越可能有兴趣在企业长期干下去么。
-面试专业技术。这一部分不仅要自己会,还需要能够开发出课程,教会用人部门的经理们,用多种方法全面收集信息,理性、客观的评价候选人。
-优化面试流程。于其等待被改变,不如向前一步,主动优化面试流程,比如说可以将用人单位面试安排在前,人资面试在后,让候选人对直接上级或所在的工作团队先行、直观的了解;也可以采用,见面时,面试官应主动做个人介绍,介绍岗位的职责、绩效要求,待解决的问题,介绍未来工作环境的相关内容,包括上级的性格特征和团队伙伴的能力强项,以及可能相互之前如何配合等,这些信息在企业做人才盘点时,都有详细的资料,即使没有资料,专业的HR也可以有自己的判断。顺应时代的发展,减少被动询问,尽量主动提供候选人希望了解的信息,比如,面试前先请候选人阅读公司资料,这样的面试反而能够更加的有针对性,相互了解的更深入,一旦入职,匹配度也会很高。换位思考一下,吸引人才进入企业,长久待下去的,不就是与上司合得来,团队有高人可以学习,企业有愿景、有未来么。
综合来说,这种现象是好事,只要HR转变思想、提升专业、主动优化,就能够积极应对。重要的是,能吸引真正的人才加入公司,这才是人资招聘专业人士的价值。�